GG遊遊隨筆:迷你版前小溫集 回顧 PC-Engine

原以為不太有可能再幫襯Konami的我,最近竟留意起某Konami的新產品,那就是PC-Engine Mini。先撇開Konami與PC-E的關係不說,今回就讓我們集中在PC-E這台主機上。雖然以主機角度來看,PC-E名氣絕不高,但它卻有著各種獨特性,再加上是世上第一台起用CD作媒體的主機,對於舊年代的機迷、特別是日系遊戲迷來說,PC-E絕對是台值得認識的主機……不知各位會否趁此機會,為家中添置這台迷你懷舊遊戲機?

為軟件製作硬件

80年代自從紅白機出現後,令家用電玩界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首先是令昔日眾多主機商打退堂鼓,只留下像世嘉般既有實力又對市場有期望的公司。另一方面,在紅白機旗下的第三方廠商進入成金年代,人氣遊戲要賣上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套不再是夢想,如Capcom、Namcot(現為Bandai Namco)、Square(現為Square Enix)等為機迷們熟悉的名字,便是從這段家用機黎明期開始。而PC-E的出現,或多或少是因此背景推動而成。

作為一家獨立公司,今天Hudson已經不再存在,但這家原本製作電腦軟件的公司在80年代初加入成為紅白機陣營製作電玩後,像《Lode Runner》、《桃太郎傳說》等眾多名作突破100萬銷量,Hudson也一氣成為當下第一大遊戲公司,名氣與資金滾滾來。

身為紅白機陣營下最重要第三商之一的Hudson,希望能有一個比紅白機更適合自家品牌登陸的平台

本來Hudson專心一致當紅白機第三商的話,絕不愁公司前境,然而在加入家用電玩行業後,漸漸地培養出一顆職魂。即使以80年代的角度來看,紅白機機能有許多不足之處,Hudson內不少人認為在紅白機平台上很難完全發揮出Hudson作品的魅力,於是社內開始出現「想有一台為Hudson遊戲而設的主機」的聲音。既然希望是自社遊戲度身訂造的主機,不是由自身製作又似乎說不過去,於是Hudson開始研究自家主機的可行性,這也是PC-E的起點。

開發新主機第一步是研發主機晶片,剛巧Hudson的電腦部分有系統及半導體開發技術人員在職,因此在玩者眼中Hudson雖只是家遊戲軟件公司,但卻有能力與半導體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比當時紅白機性能高出一截的CPU「HuC6280」。

由Hudson研發的HuC6280,為NCE解決了不無法生產遊戲機用廉價晶片問題

不過擁有設計及製作半導體能力,不代表擁有完全設計及生產整台主機的能力,沒有生產硬件經驗的Hudson,在製作了核心晶片後還是要繼續找其他公司一起研發主機。最初她期望的合作對象為曾與任天堂合作製作Famicom TV C1之類變種紅白機的著名電機公司——Sharp,並主動向Sharp提出製作主機的建議。可是Sharp對計劃不太感興趣,再加上自身與任天堂關係良好,最終沒有承諾合作。

當然Hudson並沒輕易放棄,她於是轉向另一家著名日本電腦公司NCE商談。剛巧NCE一直有意加入家用機市場,可惜在開發遊戲特化用的廉價晶片上遇上挫折,如今則與已成功開發CPU晶片的Hudson一拍即合,最終在1987年10月30日推出Hudson第一台主機PC-E。

事實上,PC-E推出的時間較曖昧,1987年的主流主機為紅白機及Mark-III,而這2台主機均已過全盛期,PC-E與此2機相比機能不只高一班,但不久之後超任及MD出現,之前PC-E取得的機能上優勢已失,再加上PC-E對進軍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不算積極,在日本以外的名氣遠不及超任及MD。但要說它是失敗商品?絕對不是,PC-E最終全球銷量高達1,000萬台,更憑著以下PC-E的獨特特徵,令它在電玩歷史及資深機迷們心裡留有一席位。

PC-E在日本及海外均不屬於主流主機,但名作多之餘對電玩歷史也有相當影響,為不少機迷認識

五人同遊

PC-E的定位在電玩史上大概絕無僅有,因為它是唯一一台無意與其他同行競爭的主機。上文也曾說過,此機最初的開發目的是為Hudson旗下遊戲打造出最合適的平台,社長甚至提出「與任天堂共繁榮」的宣言,因此從一開始便不打算與紅白機等現行主機商爭一日天長短,在PC-E推出市面後仍繼續以第三商身份在任天堂旗下主機製作遊戲。相對地,它反而希望能藉PC-E凸顯出紅白機無法做到的Hudson遊戲的有趣一面。除了追求高機能外,多人數遊玩可說是PC-E初期最大的賣點。

大部分電玩遊戲能讓越多人一同同遊,其趣味性便會增加。從紅白機年代起各主機商便了解到這個道理,但紅白機的主機早就配備了2個手掣,加上主機機能難以讓太多玩者在同一遊戲上操作,所以絕大多數都是1至2人遊玩,如《Twin Bee》等以另行準備的手掣來進行3人同遊的作品少之又少……軟件限制可以提升主機性能來彌補,而硬件限制則需要靠主機商想出來的各種配套。PC-E在克服「2人以上遊玩」的限制上花了不少功夫,結果就是PC-E著名周邊——Multi Tap。

有了Multi Tap,便可為PC-E提升紅白機在最大遊玩人數上的缺點

Multi Tap即是分插周邊。PC-E主機的手掣插口只有1個,本來連2人對戰都做不到,不過本體以外玩者還能別購一個1開5的Multi Tap,如此一來便能進行最多5人同遊的作品。事實上,Hudson在紅白機年代時已有不少適合多人數遊玩、人稱派對遊戲的作品。像招牌級系列《Bomberman》,在紅白機上發展時只限1人遊玩,即使移植到GB上亦只可藉對線連作2人同遊。不過來到PC-E上,系列一口氣增至5人同遊,大亂鬥混戰盡顯人性醜惡,可說是友情破壞遊戲的先驅者。

除《Bomberman》、《桃鐵》等固有系列外,另外也有Hudson原創遊戲(由Atlus開發,Hudson發行)《Dungeon Explorer》可發揮出Multi Tap威力。此作為鳥瞰式ARPG,玩者可從8個職業中選擇1個,深入各迷宮打倒魔物……玩法其實頗單調,但1人遊玩與5人遊玩的趣味性卻是天壤之別。

《Bomberman》的5人對戰令機迷深明友情破壞遊戲的魅力

當然不只是第一商,PC-E的第三商遊戲亦能從對應5人同遊中得到好處。例如1987年Namco在紅白機上發售可2人同遊的《Family Tennis》後,翌年於PC-E上推出強化版《Pro Tennis World Count》,而此作終於能實現原版無法達成的4人遊玩(雙打對戰)終極目標,遊戲評價亦因而大幅提升。

雖然多人同遊不可能不有趣,但PC-E場合的門檻意外地高。除了要先購入好Multi Tap外,也要因素遊玩人數準備同樣數目的手掣,不難想像玩者要再投資多少才能圓夢。另外,若只打算2人同遊的話,因為PC-E基本上只對應單一手掣,就算只是多了1人也需要配備Multi Tap及1個手掣,在此情況下似乎紅白機比較優勝吧?
說起來,部分收錄於PC-E Mini內亦有主打多人數遊玩的遊戲。既然是Konami產品的話,又怎會不另行推出Multi Tap Mini及手掣呢……

PC-E Mini既然收錄了《Dungeon Explorer》,大概也會另行推出Multi Tap Mini吧?

CD制式與核心概念

雖然Multi Tap是PC-E的重要周邊,但其實還有一個周邊幾乎是所有PC-E玩者的標準配備,那便是1988年發售的CD-Rom2。CD-Rom2是電玩界中第一次正式引入光碟媒體到家用機上的商品,不過它並非獨立單一主機,而是需配合PC-E本體,以周邊形式支援光碟遊戲,亦即是官方所稱的「核心構想」。

PC-E本身雖是以Hudson的理想主機為目標打造而成,不過核心構想則是來自NCE一方。話說在與Hudson合作之前,NCE已打算利用CD光碟形式來運作遊戲。80年代末的電腦的確能運作光碟,可是光碟盤價格高昂之餘,電腦在一般家庭層面的普及率很低,當時一提起CD大家都只會想像到音樂CD,所以利用CD為遊戲媒體這個想法十分劃時代。

另一方面,NEC亦將她在電腦的概念用於PC-E上,目標是讓PC-E作為「核心」,由玩者自行組裝出適合自己的「個人PC-E」。也因如此,PC-E其實只配備了作為遊戲機最基本的性能,如要強化其能力或是想讓PC-E做運作遊戲以外的用途時,便必須要另行購入其他周邊。我想後來的MD多少也受到核心構想的影響吧?

雖然NCE希望PC-E能玩「砌機」,但實際上玩者只會單純追求縱向機能的提升

宏觀來看,核心構想算不上成功。在電腦界上的確有必要在機能上為玩者帶來一定自由度,然而遊戲主機並無此必要,因為在當時會購入主機的用家大都只打算用於打機上,沒必要有其他額外功能,到頭來PC-E玩者所需要的只是能為主機帶來機能上揚的周邊。雖然CD-Rom2能透過PC-E的BIOS、或獨立於PC-E成為CD音樂播放器,不過玩者買它回來的最大原因仍是在遊戲上。

配置了CD-Rom2的PC-E能玩到CD光碟遊戲,在那時紅白機匣帶最大容量僅為1MB、超任匣帶則為6MB的年代,即使是80年代CD媒體動輒便上百MB,彷彿有無限容量放題任用。雖然在主機機能限制下,遊戲無法做到如同為光碟主機的PS、SS級數,可是因為容量太多,所以同期主機無法做到的大幅CG插畫、配音,甚至是CD音源,CD-Rom2遊戲中都不時能見到。

《天外魔境ZIRIA》的規模及演出,是同期其他主機的遊戲無法相比

《天外魔境ZIRIA》是CD-Rom2早期名作,也是款能充分反映出CD媒體能力的作品——遊戲容量為《DQIII》的520倍,包括路人在內登場角色人數多達3000人,還有大量配音及CG,在演出層面上是同期無法比擬。翌年從電腦移植到CD-Rom2上的《YSI.II》同樣以配音及CG演出,為玩者帶來新的衝擊感。

CD媒體的優勢在1992年調查中為在佔據市場上採取較消極政策的PC-E,帶來了接近25%日本家用電玩市場佔有率,位置僅次於超任。由於CD-Rom2對PC-E如此重要,所以這次PC-E Mini雖然從名字到其外觀都不見CD-Rom2的蹤影,但還是確實地收錄CD-Rom2的遊戲。

CD-Rom2需要以System Card來提升RAM至Super CD-Rom2才能對應到中後期的CD-Rom2遊戲,但Mini版相信也會包括Super CD-Rom2的作品
美少女遊戲的登陸

CD-Rom2令遊戲在CG及語音對白演出上得到史無前例的進化,此特徵亦令美少女遊戲在家用機上得以扎根。其實遊戲商在PC-E(包括CD-Rom2)上推出軟件時,不斷探索如何突出聲畫的吸引力,除了有如《Linda3》等走獵奇暴力路線外,更多的是走些色色場面,如讓作中的美少女角色露小褲褲,有時甚至連胸前兩點都能見到。即使不是打色色的遊戲,美少女是不少PC-E遊戲不能缺少的元素,《惡魔城德古拉X》正是個典型例子。

與此同時,在90年代初PC-E經過全盛期後步入衰退期,在缺乏主流遊戲支持,一些活躍於電腦上的成人遊戲看準PC-E遊戲愛打美少女角色這點,以限度淨化版相繼移植往PC-E上。最初作為主機商的NCE大力反對,但成人遊戲移植首作《龍騎士II》在撇除情色成份後仍得到大量玩者好評,之後《同級生》、《卒業》等作品也順利登陸PC-E。

移植自電腦的PC-E成人遊戲雖然以美少女掛帥,但遊戲本身質素不低,得到機迷們不少好評

原本這些遊戲以美少女色色場面來增加賣點,不太為主流市場及一般機迷接受,但PC-E上的美少女遊戲卻不時保有良作應有的水準,令部分玩者開始對美少女遊戲改觀。直至PC-E未期名作《心跳回憶》推出,類別雖是美少女遊戲,可是作為育成系統堅實之餘亦沒有色色成份,女角們的CG都是走純情青春路線,加上真正主打戀愛題材的遊戲絕無僅有,《心跳回憶》不單得到核心機迷的推崇,也確立了非18禁的美少女戀愛遊戲地位。直到遊戲移植往PS上後,美少女遊戲終得以「平反」,被一般玩者所接納。

於我的角度來看,雖然美少女遊戲不算是人氣類別,但對PC-E歷史來說卻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PC-E Mini若能加入《心跳》甚至其他美少女遊戲的話,那就很完美了!

PC-E末期名作《心跳回憶》正式為美少女遊戲在家用遊戲領域上殺出新血路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