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隨筆:電玩中尋香港元素
在香港生活的我們或許不會覺得我們的城市有何魅力之處,然而對於外國人來說,香港擁有一份在其他城市找不到、亂中有序的魅力。儘管這份魅力已隨全球化及施政不濟而逐漸減弱,但仍為包括本地人在內不少人士所嚮導。香港的獨特性除了能在香港相關書刊或映像特輯等看得到外,想不到有時電玩也能感受一二。從紅白機年代起,不時能看到有遊戲將香港一些特色引入其中,當中更不乏大作……將香港特色遊戲化,到底會變成怎樣?
香港式市街
香港最令外國人留有印象之處,相信非在於雜亂無章的招牌及街道莫屬,這一點在與遊戲相關的作品中也不時能感受到。比方說人稱Open World開山鼻祖的《莎木》系列,也曾有以香港作冒險舞台。
話說1999年於DC上發售的第一集《一章 橫須賀》中,主角芭月涼為追尋殺父仇人藍帝,帶著父親留在下來的鳳凰鏡碎片,經父親親交的日本華僑陳大人介紹下,從橫須賀港出發隻身來到香港繼續調查事件,而2年後的《II》的主要舞台便是由香港開始。
《莎木II》中涼主要行動的範圍只有灣仔及香港仔,儘管遊戲被稱為Open World先祖,但始終是差不多20年前的遊戲,要將這2個地區完全複製絕不可能,結果就是以開發者的角度來湊合出外國人眼中的原創香港城市——在半空縱橫交錯的招牌,新舊建築物混雜於市街中,在狹窄街道行走的雙層巴士,甚有老香港風情。
不過也一如外國人設定的架空香港,仔細一看仍有大量意味不明的招牌,另外雖說是80年代但路人還是常穿不入時宜的唐裝,再加上不時在街角設置的地圖販賣機,個人而言是個完成度不太高的香港舞台。當然,畢竟是2000年代的遊戲,我想也不用太執拗於各個細節上,而且香港只是涼的漫長旅程其中一站,比起研究甚麼是「本格茶樓」,還是把精神集中回鳳凰鏡之謎好了。
談完《莎木II》,似乎又會另人聯想起早幾年前另一款Open World作品、有「香港《GTA》」之稱的《Sleeping Dogs》。遊戲由加拿大的United Front Games及英國Square Enix倫敦工作室共同開發,於2012年發售,這個時期的Open World發展純熟,追求寫實感方面比《莎木II》年代強得多,因此儘管對港人來說仍有多少不明所意的中文及場景外,其實跟真實的香港相當相似。
不過對比起舞台背景,《Sleeping Dogs》在風格上更具香港風格。首先主角是一名潛入黑社會的警察臥底,玩者在不夜城中遊走黑白兩道,活像很能代表香港電影的警匪類別。此外,遊戲雖然是西洋製作,可是配音卻不時穿插非常地道的港式廣東話,而且這些對白不少由香港演員負責,演繹不算生硬。雖然論Open World遊戲來說此作未必十分標青,可是作為香港舞台的遊戲卻是款出色之作。
不論是《莎木》還是《Sleeping Dogs》,兩者其實都想以較寫實的角度來讓玩者感受香港氣氛,然而在PS年代卻有一作是將香港的混沌奇特感無限放大,打造出一款傳說級怪作《KOWLOON’S GATE -九龍風水傳-》。看到「九龍」二字中不難想到遊戲舞台為香港,但遊戲集中於為許多外國人嚮往一遊、現在已不存在的「東方魔砦」——九龍城寨為藍本,打造上暗黑幻想風格的探索型AVG。
故事講述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之際,陰界九龍城突然出現。本來陽界與陰界互不相干,但現在陰界九龍城出現大大破壞陰陽平衡,繼續下去世界便會因失衡而滅亡。於是香港最高風水會派出年輕但技術一流的年輕風水師主角,單人匹馬深入陰界九龍城找出原因及解決方法。
此作單論遊戲性的話頗為大雜把,它集合如《D之食桌》般移動效率低的固定路線市街冒險、全3D迷宮探索及可有可無的戰鬥,包括故事在內其實全作頗為沉悶。可是作中將九龍城寨的混沌、離奇感與暗黑幻想完全融合,成就出一個陰陽怪氣、令人難以喘息的奇特空間。
而在此空間中出現的人物從外觀到個性也非常古怪,例如會有全身纏著電線、被吊在半空的男人,又或者眼睛被鑲入窗框中的怪物等,再加上偶爾出現電波或者獵奇場面及對白,即使遊戲並非存心走恐怖路線,晚上獨個兒遊玩的話或許會也讓人有不寒而悚之感。
香港電影
香港另一個為人熟悉的元素還有電影,雖然近期本地電影業衰退,但在幾十年前香港卻是有東方荷里活之稱,香港電影深受海外市場歡迎,當中包括電玩大國的日本。那個時候有些遊戲商甚至會把香港電影遊戲化,成為不少機迷心目中的經典名作,而《快餐車(スパルタンX)》便是其中之一。
電影《快餐車》在1984年上影,由成龍主演,類型亦是當時成龍作品常見的動作喜劇,故事講述在西班牙經營快餐車的主角湯馬士與他的好朋友一起,拯救被神秘組織捉走的伯爵女兒西維雅;其中以後盤成龍與當時世界自由搏擊輕量級冠軍對打的場面最為注目。
而遊戲版《快餐車》與電影同年推出,首先是由Irem製作的同名街機作。雖然遊戲取材自電影,但內容卻跟原作風馬牛不相及——主角湯馬士為救被神秘人Mr. X捉走的戀人西維雅,於是深入高手雲集的五重塔。玩者在作中操作湯馬士向左右兩方向移動、跳躍及使出拳腳來擊倒來襲的敵人,而在各層最終處都會出現首領。完成5層(5版)成功救出戀人後,遊戲會回到第1層作高難度2周目,是80年代常見的無限循環處理法。
老實說,此作除了男女主角名字外,全部都沒有原作橋段,作為改編遊戲當然不合格。但話說回來,那個年代無視原作的改編遊戲絕對不只它。而且作為電玩,遊戲操作簡單而且具爽快感,畫面等基本面也相當不錯,因此此作可是當下人氣街機作。不過說到此作最著名的,相信還是「進入第24周目時西維雅會來襲擊湯馬士……原來西維雅才是最終黑幕!」的經典紅白機傳聞(※ 1)。
另外由於作品也有移植到紅白機上,所以除日本機迷外,本地在內許多資深玩者都會認識,但因為遊戲跟原作太不相似關係,當時許多玩者根本不知是由香港電影改編出來,更將遊戲命名為《成龍踢館》,名字簡單易懂!說起來,其實同期於MSX上也有一款《快餐車》動作遊戲,內容上比較貼近原作電影,但有趣程度卻完全被Irem版給比了下去……果然遊戲性才最重要!
注解※ 1: 曾經有一本描寫精於紅白機少年機迷的人氣漫畫《Famicon Rocky》出現過「24周目時西維雅會現真身」的內容,雖然是虛構出來,但當時許多小朋友玩者相信而拼死嘗試,後來成為紅白機其中一個人所共知的傳聞。
除《快餐車》外,紅白機上還有一款香港電影改編良作——《靈幻道士》。《靈幻道士》是香港電影《殭屍先生》的日文名稱,相信對80年代香港電影有了解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於1985年上映、集恐怖、喜劇及動作於一身的《殭屍先生》系列人氣有多高。事實上,《殭屍先生》在當時的日本也很紅,作中的殭屍更成為日本人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幻想怪奇,即使來到今天,如ACG界等地也不時能見到殭屍元素創作。
說回正題,紅白機的《靈幻道士》於1998年推出,內容為建基於原作電影設定的原創作品,講述主角道士帶著徒弟遊歷各地打倒威脅村落的殭屍們。遊戲類屬ARPG,玩者以橫向動作形式與殭屍決戰,同時村子可作情報收集、補級及修練之用。
雖然故事是原創,不過作品處處可見非常忠於原作設定,比方說道士用的護符、金錢劍,一直留在後方支援的徒弟等,另外到道場修練學新扣前,會被道場師傅問及有關殭屍小知識(?)。此外,敵人殭屍們也如原作般高矮肥瘦齊全,亦有其他作中曾登場的妖怪出現。不過最令人感佩服的是,連原作中由道士操縱的小殭屍都能化成我方同伴。不管是遊戲性還是忠於原作程度,此作都是同期作品中的高質之作選。
不過有時候,未必一定是原作改編遊戲才有香港電影元素,從電影中抽出一些元素加以活用,即使是原創角色也可以很有香港電影角色影子。話說SNK最為人認知的始終是《KOF》,但不代表她的其他格鬥遊戲不吸引,尤其是90年代末至2000年初這段舊SNK末期時代,各作品名氣雖不足,但不少從畫面到系統都頗為冼練,為不少格鬥遊戲迷鍾愛,而《幕末浪漫 月華之劍士》亦是當中一份子。
遊戲雖名為「幕末浪漫」,可是一如眾多格鬥遊戲般必會設立「中華框」一樣,此作同樣有一名華人角色「李烈火」。從故事上來看,此角與本篇故事沒太大關係,然而在粉絲間能保持相當人氣,原因有二。第一是此角實力蠻強,第二則是他根本就是香港電影《黃飛鴻》系列的複製角色!
李烈火由外觀到遊戲內的舉動,很難不說他沒有「參考」過李連杰版的黃飛鴻,特別是能在遊戲中重現電影裡的無影腳,絕對能令《黃飛鴻》迷脫帽致敬。但話說回來,能不時在版權物上作極限挑戰的,也似乎只有舊SNK做得到!
成龍遊戲
最後有一類遊戲在談香港元素時不能避免,那就是成龍遊戲。雖然不少人對他印象非常極之一般,但遺憾的是他可說是全球最著名的現存香港人,尤其是由他演出的動作電影名作連連,非常深入民心,甚至無需如上述般改編某某電影,遊戲直接起用本人作噱頭亦有足夠號召力。
既然遊戲能找成龍為賣點,當然是動作類別。雖然上述《快餐車》多少亦是以成龍作重點,不過真正掛上成龍之名的,則要再過幾年後的1991年Hudson製作的《Jackie Chan》。故事是非常傳統的英雄救美,貌似成龍的主角Jackie為救被壞蛋無常童子捉走的戀人明鈴,於是前往各地冒險。至於玩法也是十分王道的橫向動作,合共5版。
此作較特別之處在於設有紅白機及PCE雙版本,雖然故事及基本玩法一樣,不過畫面及內容卻頗為不同,嚴格點的話就算把它們視為兩款遊戲也不為過。另外,因為作品屬於兩台主機的末期作,所以畫面相當漂亮,主角動作及表情多多絕不悶場,而且紅白機版儘管在畫面顯示不及PCE,但仍能表示出不下於PCE版大小的角色,對於紅白機來說相當難得。只可惜遊戲除了主角樣子比較像成龍之外,其實並沒有甚麼成龍要素……反正同類情況已經見怪不怪,加上作品水準屬中上,已經收貨有餘了。
想玩成龍味更重的遊戲?還有一款可以考慮,就是1995年街機格鬥遊戲《Jackie Chan -The Kung Fu Master-》。此作是90年代時西洋遊戲非常流行的實寫照片風作品,就是以真人連續照片來取代點陣圖製成畫面,理所當然地此作用上大量成龍硬照,所以玩者在遊戲裡看到的成龍不是由開發組點上的點點畫,而是他本人的低解像圖片。另外,遊戲裡的成龍共有3個打扮,而且全部都是他以往電影名作的角色再扮演,「成龍度」絕對比之前的家用作高得多。
不過問題來了,當玩者抱著想操作成龍跟格鬥高手對戰之際,投幣後卻發現選角框架中竟沒有成龍,而是一大堆不知名的二打六!原來此作的3名成龍都是終盤的首領,玩者想見成龍的話只有打到最後,又或者掛掉時出現的催促投幣續關畫面……到底這樣算不算是詐欺?確可圈可點。不過我更意外的是,裡裡外外滿是西洋風情的此作,想不到居然是純日本製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