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只打機咁簡單? 多功能遊戲機

一提起遊戲機,許多人只會聯想到打電動,但機迷們早就知道,現代主機除了用來玩遊戲外,還能上網、看電影、聽歌……內藏各種與遊戲不太相關的功能,稱得上是多媒體主機。其實「一機多用」這概念從80年代起的主機已經出現,不過它們並非像今天的主機般全為標準功能,而是需要配合這些功能推出特別版。亦因如此,這些主機流通量不多,對電玩收集家來說是珍貴的寶物。

電視一體

雖然電玩史上曾出現過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的遊戲,但從古到今幾乎所有遊戲還必須要影像輸出,因此電視之類的顯示器對遊戲來說是必然的。既然如此,如果遊戲機與顯示器合二為一的話,那不是更方便了嗎?這個想法在GameBoy等手提遊戲上已經實現過來,大家早就不已為然,但其實原來在家用機界上,同樣也有這類二合一產品。
1977年電視設備公司Salora推出內藏遊戲的電視機Salora Playmaster,除了能作一般電視使用外,還能啟動內藏的2款《乒乓》變種遊戲。由於此機完全沒有跟當時其他主機生產商合作,所以遊戲及專用手掣都是自行設計,同時亦因如此不能使用匣帶替換形式設計,玩者只能獨孤一味玩《乒乓》,手掣亦特意強化這點,只有一個迴轉式按鈕及一個普通按鈕而已。

雖然能直接在電視上打機,不過遊戲是內藏程式,不算是主機與電視的融合

不能更換遊戲,電視方面亦不見得出色,結果如何不難想像。嚴格來說,Salora Playmaster不算是一台電視主機合一產品,最多都是附有遊戲的電視而已,而真正做到二合一的,非要數相當著名的Famicom TV C1不可。
顧名思義,此產品為紅白機跟電視的組合,由Sharp與任天堂共同開發,設有14吋及19吋兩個型號。由於電視內藏紅白機,所以玩者只要把遊戲匣帶插入下方的匣帶槽,再連結上附屬手提便可玩到大多數紅白機遊戲(※ 1)。除紅白機本身外,電視內亦自行附有5個遊戲及軟件,分別是繪畫工具《JR Graphic》、筆記軟件《TV Note》、第1及第4版《Donkey Jr.》、數學學習軟件《Donkey Jr.的數學遊戲》,以及跟Famicom Basic相同的BASIC程式軟件《Playbox BASIC》。

※ 1 由於設計問題,如《Wagyan Land》等部分以聲音訊號線來決定匣帶是否插穩的紅白機後期作品未能在C1上讀取。

C1除了紅白機那帶外,還有數種內藏軟件

C1功能多多,而且由著名電視生產商製造,再加上使用AV輸出,畫面會較普遍版紅白機漂亮,雖然出貨量不多,但在機迷間評價不低。不過因為是顯像管電視,既大件又不易保養,現存的中古良品非常珍貴,早幾年前網絡拍賣上曾出現過14吋版的競投價高達15萬日圓以上,可見C1的受歡迎程度。
後來Sharp推出了與超任合體的電視SF1,設有14吋及21吋版本,不過這次除了內藏超任主機外,不附有其他額外功能,而且匣帶槽位於電視上方凸出位置上,感覺有點冗贅。更重要的是,當時電視市場競爭激烈,玩者都不想把主機被單一電視綑綁著,SF1銷量相當不濟。在此之後,Sharp再沒有跟任天堂一起推出新電視。

雖然超任年代時亦有推出名為SF1的二合一電視,但玩者間對它的評價並不及C1般高

綑綁式設計難以自由修理或更換各自部分,這可是主機合一型電視的最大死穴,到了光碟遊戲年代這玩意似乎已經銷聲匿跡……但凡事總有例外,想不到在2000年竟會出現一台世嘉DC與電視合一的產品——CX-1。
這電視非常特別,是由日本富士電視台牽頭企劃的網絡販售限定產品,數目僅為5000台,當時定價為88,888日圓。電視上方附有GD光碟盤,能讀取DC遊戲及專用軟件。另一方面,電視還能利用Dream Passport上網,所以除了手掣外,更附設鍵盤輸入文字。此外,CX-1亦設有能收納31枚31萬像素的數碼相機。然而比起各種電視以外的功能,CX-1最令人留有印象的相信還是它那個如水滴般的奇特外型。其設計理念來自「70年代所想像的『2000年的電視』」,所以SF得來又娘味十足,深得不少收藏家喜愛。

CX-1外表非常特別,其收藏價值明顯大於實際用途

另一台令人意想不到的電視還有BRAVIA KDL22PX300。既然是BRAVIA,不難想像它是跟PS家族有關的電視。沒錯,它是一台內藏PS2的電視,考慮到PS2能播放DVD,與電視合二為一似乎是個合情合理的構想,但問題在它的發售時期竟2010年末,考慮到PS3早在2006年已經見街,怎樣看都脫離時代。不過考慮到200英鎊不足的價錢便能擁有1366 × 768(720p)的HD解像度BRAVIA,加上PS2經典遊戲眾多,以懷舊角度來看也算不錯吧?

擁有DVD播放功能的PS2與電視合體的點子其實不差,只是產品太遲面世了

影音一體

光碟制式遊戲機除了能令遊戲媒體生產價值大幅下降外,由於能讀取CD等其他光碟媒體,換言之只要花些功夫,要成為影音多媒體機並非難事。事實上,如PCE CD-Rom、PS或SS能作為CD播放機外,PS2、PS3及P4更可作為DVD或Blu Ray播放器,而PS2發售初期曾一度以「廉價DVD機」保持銷量優勢。
可是說到底,這些影音功能離不開附屬範疇,就算沒有這些功能,只要主機本身夠魅力還是不愁沒有市場。儘管如此,有時候主機商卻覺得更為貼近影音發展未嘗不是一個新方向,繼而製作出一些主打影音功能的主機商品,到頭來兩邊不靠岸,以迷走主機在遊戲史上留下名字。
首先想談的有1994年世嘉產品Multi Mega,不過在此之前先要說說Mega CD這兩個東東。MD可說是世嘉史上最成功的主機,而Mega CD便是對應MD的光碟盤,兩者結合後便能玩到Mega CD專用光碟遊戲,感覺就如PCE與CD-Rom2的關係。而Multi Mega其實是MD跟Mega CD的結合,玩者無需擁有MD本體都可玩Mega CD遊戲。

在家用玩完遊戲後能帶出街聽CD,多麼的爽!

眼利的世嘉謎或許會發現,1992年的Wonder Mega不就是MD跟Mega CD的合體版嗎?Multi Mega跟Wonder Mega最大分別在於後者不過是一台普通主機,而前者除了能用在打機外,還能作為CD隨身聽帶出機邊走邊聽CD。
作為CD隨身聽,此機實在不怎樣出色,除了機身很厚之外,使用2枚AAA電池運作約3小時,今時今日的角度來看非常不環保,不過作為遊戲機的話卻意外地不錯。比起MD及MegaCD合體群,Multi Mega的體積小巧得多,而且不只MD匣帶跟Mega CD光碟,即使與32X合體玩32X匣帶或光碟遊戲亦絕無問題,在MD系列中完成度非常高。只可惜主機在1994年推出,Mega CD是91年產品,而同廠的次世代光碟主機SS也是94年發售,怎樣看Multi Mega都是來得太遲吧?

雖然Multi Mega機身小小,但跟32X連接後似乎也很穩固……

踏入2000年代,新技術下令光碟容量大增,新型光碟格式相繼出現,其中成功跑出的當然是曾風靡一時的DVD。DVD為各位帶來的不只有更加清晰的影像媒體,而且還令主機多了一個附加功能的考慮——DVD影像播放。大家都知道PS2能自由播放DVD影碟,但同樣使用DVD光碟制式的GC卻不可以,原因在於GC光碟乃是Panasonic與任天堂為GC共同設計的特殊DVD,尺寸只有8厘米。本來任天堂希望GC專用光碟能像MD那樣設有四方膠套保護,以增加盜版難度,但Panasonic則希望保留CG光碟盤兼容一般DVD的可能性而反對,最終成為現在的模樣。
而Panasonic希望GC與DVD共存的結果,成為任天堂第一台對應其他多媒體功能的主機——Q。不難想像,Q就是GC與DVD機的融合,既可玩GC遊戲又能看DVD,銀色機身與金屬面板也給人一種比普通GC成熟之感,明顯是為追求高階機能的玩者層而設。可惜Q的最大特徵其實早就被普通PS2覆蓋,失敗而至。

為GC追加DVD播放功能本是好事,但在此之前擁有相同功能的PS2早就佔領了大部分市場

我想Q多少是看到PS2的DVD播放功能成功而出現之物,之前亦有說過,PS2初期其中一個成功關鍵亦在於此,所以就連SCE(現為SIE)自己都覺得在對應DVD功能上能再向下發掘一下,於是2003年的PSX由此而生。
PSX是一台DVD錄影機及PS2合體的新製品,設有內置160GB及250GB容量版本,玩者能把電視節目之類的影像儲存在內置硬碟盤,並抄寫於DVD光碟或Memory Stick(※ 2)上,也能讀取外來USB中的Jpeg圖像檔於顯示器上播放。另外內置容量中有40GB為PS2用空間,因為PSX本身已能上網關係,玩者無需另購BB Unit亦可玩到PS2網絡用遊戲。

※ 2 2004年系統更新後的PSX才可對應Memory Stick抄寫功能,從而把記影影響透過Memory Stick在PSP等其他平台上播放。

PSX希望以其DVD錄影功能來伸延PS2在DVD元素發展上的成功

160GB版PSX的定價為79,800日圓,而250GB版更需要99,800日圓,雖然從當年DVD錄影機來說此價格十分相宜,可是單看價格仍高之餘,DVD錄影的需要遠不及DVD播放器,銷量自然不會多,絕對稱不上成功。然而它對後來的Sony製品有頗大影響,因為PSP是首個搭載Cross Media Bar(XMB)介面的產品,之後PSP、PS3及VAIO等其他Sony多媒體製品亦有使用,為大眾所認識。

最終PSX最為機迷熟知的並非在DVD錄影上,而是XMB介面

電腦一體

雖然遊戲機與電腦是兩種完全獨立的商品,但不知何解一直以來兩者總是結下不解之緣,特別是在主機上運作電腦OS之上,部分玩者就算非法入侵主機亦在所在惜。現在的主機為保障版權,一般都不希望將主機當作電腦般使用,但30多年前的遊戲界卻非如此想。自己的主機如能兼容電腦功能,一方面能增加賣點,另一方面要說服父母以學習理由購入遊戲機。
Famicom Basic正是個好例子,玩者可透過此周邊能編寫的BASIC程式,甚至能寫出簡單的紅白機遊戲,而上述曾談過的C1亦有搭載此功能。不過Famicom Basic是外置周邊,不算是主機。如要數真正遊戲機、電腦二合一的經典,1991年面世的TeraDrive絕對少不了。
TeraDrive是世嘉與日本IBM共同開發、結合MD及DOS/Win系統於一身的電腦產品,因應RAM及內藏硬碟盤空間不同分為3種價格,最便宜的為148,000日圓而最昂貴的則是248,000日圓。以MD來說絕對是天價,但以電腦的角度來看,其機能跟當時IBM的高級機種相約,價格可是十分便宜。

一邊用電腦一邊玩MD難不到TeraDrive

此機最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只是把電腦跟遊戲機放在同一個盒子,兩者的CPU互相結合連攜,因而能做到用MD手掣有限度操縱Tera菜單畫面。另外在電腦起動後亦能透過當中的軟件程左,喚起MD並於電視側輸出,也就是說電腦、MD能一同使用。不過亦因如此,當關掉電腦時MD都會一起關機……
TeraDrive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以低廉及附有遊戲的方式希望令兩者更普及於家庭,但始終雙方市場還是有很大分別,最終無法成功,世嘉日後亦再沒推出類似企劃。與此同時,90年代中期起電腦真正普及於世,主機也需要防盜,電腦與主機二合一點子越來越行不通。不過在此有一個電腦與主機連結的奇特產品——「上網吧(ネットやろうぜ)」。
光從名字看很難猜到是甚麼玩意,實情是1996年為一般玩者而設的PS軟件開發工具,價格為12萬日圓。這產品的重點在於用於電腦專用的PS軟件開發程式,玩者在電腦中編寫好程式後,需透過特製連接線連接到PS上起動程式。值得注意不是所有PS都可行,而是需要使用附屬於產品中的黑色PS(型號DTL-H3000)才可。
此PS的基本性能與其他PS無異,不過它不設區碼關係,不管遊戲來自日本、北美還是歐洲,只要是PS遊戲都能啟動,是不少PS用家的理想主機。雖然無區碼PS相當吸引,可是當年遊戲開發對於一般玩者層來說門檻仍是很高,電腦與PS間傳送速度十分慢,加上12萬日圓的高價不是人人能負擔得起,流通量當然不會高得去哪裡。

黑PS能讀取所有區碼的遊戲,堪稱最強PS

說起來,剛才介紹的所有特殊主機中沒有一台算得上成功,再想想現在的主機雖然功能多多,但結果大家最常用的還是玩遊戲……遊戲機最棒的功能始終是打機!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