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HAZARD RE:2》補完計劃2 幻想的怪物們

重製版的遊戲《BIOHAZARD RE:2》推出已經快將兩個月了,相信大部分玩家已經在遊戲內遭遇了所有的敵人,包括在後來推出的DLC敵人。重製版的《RE:2》與本來《BIO2》版本的敵人有一定程度的分別,主要是各種重新設計的造型,還有類型上的重組、刪減和結合,也有不少反映在被捨棄的設定內。相比起舊有的版本,可能更加貼近最原初的設定概念,甚至是把關卡設計合理化。

從系列最核心的敵人「喪屍(Zombie)」開始,過去以「爆頭」作為最重要的殺敵手段,但重製版喪屍的頭部硬得像是汎合金製造,變成了「斷腿」作為另一種主要攻擊手段,某程度上更接近原設定。日本「Code D」版本沒有斷肢和「爆頭」設定,該個部位會改為以「黑色」顯示,包括已經破壞的頭部,但同樣視為已經受損失去功用,在視覺判定上會比較麻煩。

「斷腿」是由於今集系統設定上的差異,特別是遊戲由過去「坦克式」移動變成現在「過肩式視點」進行,玩家瞄準部分時不再由系統輔助演算,可以自行決定射擊的部位。事實上《RE:2》還有設定「爆擊」才能直接破壞頭部,「爆擊率」視乎使用武器的設定和改裝零件決定,加上「手腳部位破壞」的設計,造就是了這個遊玩模式,當然這無關於喪屍的背景設定。

首先很多人都對《BIO》系列的喪屍有一個「誤會」,把喪屍當成是「受痛毒感染後死亡的人演變」,事實上喪屍是「受到病毒感染而尚未死去的人」,正式名稱為「活性死者」。「T病毒」沒有令死者復活的能力,人類在自然感染後會出現短暫的假死狀態,部分感染者要受到外來刺激「激活」才會喪屍化,「復活」都是建基於「假死狀態」而產生的假象。

根據設定,遊戲內不少喪屍,都是在玩家經過、主動攻擊或者啟動機關時才會站起來。當然受到喪屍襲擊而造成足以致命的傷害,昏迷後都會急速喪屍化。值得一提的是,「T病毒」以基因對人類進行感染,平均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完全免疫,故事中有大量角色對病毒免疫並不離奇,死在路邊沒起來的屍體說不定都是免疫者。

「T病毒」在感染人體後會破壞大腦前葉,造成失去理智、過度的新陳代謝,帶來更強韌的生命力。新層代謝會令到胃部的消化更快速,產生強烈的空腹感,才會令到喪屍成為只有「食慾」的怪物。這種強大的生命力,令到感染者即使被攔腰斬開,身體被子彈轟出幾個洞,沒有氧氣或者高壓的情況下,只要本體沒有完全死亡、脊髄中樞神經或者大腦被破壞,仍然可以活動獵食。也就是說,喪屍本來就是一種難以完全殺死的敵人,《RE:2》喪屍的強度反而比原版更貼近設定。

喪屍的能力基本上是根據感染者「生前」的肉體狀況而定,受損的肌肉部分保留並降低行動能力,體格強健的速度更快、力量更強。比如遊戲初段被腰斬的警員,就會在中段變成「只有上半身在地上爬行的喪屍」,警察和特種部隊的喪屍會比平民喪屍更難殺死。同理《RE:2》內每種喪屍都有固定的「血量」和「被爆擊率」,令部分喪屍會明顯地更難殺死,或者更難以「爆頭」的方式擊殺。遊戲內的喪屍被「激活」前,零距離用散彈槍射擊頭部的話,幾乎必定會「爆頭」。

如果各位有玩DLC「大逃亡」的話,會發現追加了一種全白色的全裸喪屍「蒼白屍(Pale Head)」,除了致命傷害和火焰以外都會快速復原,遊戲基於這個設定「蒼白屍」都的四肢都無法砍斷。這是舊作和正傳都沒有的新怪物,但造型可以在廢棄美術稿內找到。相信這是在模組完成後從正傳刪除,再放入DLC作為限定敵人登場,作為對應原作《BIO2》在研究所登場的「喪屍改(Modified Zombie)」,由Umbrella進行「T病毒」實驗時誕生的產物。

《BIO2》版本的喪屍改,造型與《BIO1》的裸體喪屍相同

 

《RE:2》未使用的概念圖

本作的喪屍還有一些比較容易辦認的彩蛋,玩家以Leon進行遊戲,在取得梅花鎖匙的房間前,必定會同時遇上一隻警察喪屍,以及一隻身穿紅色小背心的女喪屍。(如果使用Claire就會在停車場外面的樓梯盡頭。)這兩隻喪屍來自是原版《BIO2》的美術設定稿,當時會在警察局的走廊上登場。

《BIO2》的喪屍概念圖

 

《RE:2》儲水塔和後巷登場的喪屍

由喪屍突變而成,與原版《BIO2》幾乎相同的外表,只是造型上更加強調肌肉的白色紋理和細節。在《RE:2》的廢棄美術稿中,可以找到由喪屍演變成為舔食者的過程,可能是本來是以CG的形式加入遊戲,亦可能只是單純地補完設定。喪屍在不斷捕食人肉的過程會產生突變,肌肉重新構成,骨架會變形成為四足爬行。

由於腦髓突出壓破眼窩和頭部,舔食者會完全失去視覺,變成利用聽覺和長舌進行狩獵。除了劇情影響外,原版《BIO2》玩家只要停下腳步,在舔食者進入戰鬥狀態前,即使接觸到舔食者亦不會受到攻擊,但《RE:2》改為身體接觸都會進入發現狀態。另外,與「喪屍改」同樣在原版《BIO2》研究所亦有綠色的「舔食者改」登場(《RE:2》刪除)。

《BIO2》版本的舔食者

《RE2》版本的舔食者

《RE:2》未使用概念稿

自《BIO》系列第一集開始的BOSS級敵人,原版本通稱為「謎之敵人」或者「Mr.X」,實際上的名字為「T-103 Tyrant」,通稱為「量產型暴君」或者「暴君改」,有著更加接近人類的外型以及能夠接受簡單的命令。Umbrella把多具「暴君」空投到Racoon City內,其中一個就被投放到警察局進行回收「G病毒」的任務,特別是Sherry身上隱藏著的病毒樣本。

造型上Mr.X身穿「防彈防爆炸」的大褸,壓抑暴走的限制裝置,盡最大可能模仿成人類,但受到致命性傷害時會解除限制,暴走成為「超級暴君」,即Leon篇的最終BOSS。原版《BIO2》中Mr.X是身高3米的巨人,但《RE:2》把造型微型化,並且加上帽子讓他更具隱密性,這個造型曾經收錄在設定集《Resident Evil Archives》第216頁的其中一個廢棄設定稿內。

由於量產化以及受到病毒影響而智能低落,攻擊方式只有純粹的武力去揮拳,也沒有開閉門的概念,門鎖和牆壁基本上都是憑力量硬闖。話雖如此,Mr.X還是擁有追跡、防禦和回避攻擊的智能,在《RE:2》內都可以看到舉手防禦頭部的動作,並且跟蹤玩家的腳步聲和攻擊產生的聲音。

《BIO2》版本的暴君

《BIO2》版本的超級暴君

《RE:2》版本的暴君和超級暴君

最初系列第一集《BIO1》的巨大植物名為「Plant 42」,原版《BIO2》登場的則是「43」號,並且命名為「藤蔓(Ivy)」,作為新型B.O.W.在Racoon City的地下研究所內開發,屬於移動型的植物。在重製版《RE:2》以不同的面貌重新推出,雖然今集刪除了原版會主動攻擊玩家的設定,但仍然作為解謎的部分配置在研究所NEST內。

《RE:2》版本「Plant 43」就是異常生長佔據整個研究所的巨大植物,其花蕾更打裂了玻璃窗,但遊戲內不會攻擊玩家。與原版「BIO2」作為植物型生物兵器不同,新設定中「Plant 43」捕捉了研究員後,在他們身上植下了種子,讓研究員成為「移動的果實」,即研究所內四處徘徊的人形植物,取名為「藤蔓(Ivy)」。不過,《RE:2》本來的美術概念圖內,可以看見「Plant 43」仍然是有攻擊性,可能是製作途中把這個模式移除。

《BIO2》版的藤蔓

《RE:2》版的藤蔓

「G病毒」可說是貫穿了整個《BIO2》的核心,即使在重製版《RE:2》亦不例外,注射「G病毒」後的Willam可以在整個遊戲領全勤獎。受到「G病毒」而異變的怪物通稱為「G生物」,新舊版本在設定上非常接近,但造型就完全革新,《RE:2》版本比原版《BIO2》的造型更強調肌肉紋路,還有肉體肥大化、異形化、凶暴化的外觀。

「G生物」令生物的遺傳因子產生突變,因應環境進化成為完全不同的生物,但身上統一會長出巨大的眼睛。「G」會在其他生物身上植入「胚」進行繁殖,當中以基因接近的近親繁殖率最高,繁殖亦是「G」最大的特徵。事實上,真正的「G」只有直接注射病毒後異變的Willam,以及成功植入Sherry體內的「胚」,只是在異變前「胚」就已經從Sherry身上移除,而下水道出現的都是「G成體(G-Adult)」和和「G幼體(G-Young)」。

《BIO2》的G成體

《OB》版的G成體

《RE:2》版的G成體

Willam異變成為「G生物」後,沿著地下水道把「胚」植入到其他人身上,G病毒會侵食宿主的組織成為「G細胞」。由於遺傳因子產生「拒絕反應」,「G細胞」在體內急速成長為「G幼體」後就會破開身體飛出,外型就像是一隻小型的肉青蛙,《RE:2》警察局長Brian Irons就是死於「G幼體」破胸而出。

「G成體」是由宿主體內的「胚」急速成長,產生「拒絕反應」後突變,在肉體強制模擬並複製原版的過程中,異變成為一隻肉團化的怪物,並且從口中吐出「G幼體」,僅能從手腳看到犧牲者本來的外觀。《RE:2》版本追加毒素感染,《OB》版本「G幼體」可以成長為更巨型的「G成體」。

《BIO2》版本的G1

《RE:2》版本的G1

《BIO2》版本的G2

《RE:2》版本的G2

《BIO2》版本的G3

《RE:2》版本的G3

《BIO2》版本的G4
《RE:2》版本的G4《BIO2》版本的G5

《RE:2》版本的G5

《BIOHAZARD RE:2》補完計畫 1 (按圖進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