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隨筆:比雞肋更無味? 被無視的主機額外機能

每當談一台主機的機能時,大家總是只想像主機的計算能力,如昔日CPU有多少bit、一秒計算多少多邊形,到現在用甚麼處理器、是否對應4K之類……但其實除了這些直接影響主機演算力的機能外,也有一些屬於橫向擴張性、令主機能做的事變得更多的元素,好像「播放CD音樂」正是一個經典到不行的橫向性機能。除此之外,亦有主機商因希望能豐富遊戲玩,嘗試引入如觸屏等演算性以外的機能。

然而有時候主機商會過於一廂情願,加入奇特功能為主機增加賣點,怎料卻被遊戲商及玩者一起當成透明,最終一事無成成為被遺忘。雖然開發組應避免加入用途狹窄的廢機能,但意外地各大小主機的被遺忘機能意外地多……

專用功能篇

不論是哪家主機商的產品,新主機在初登場時總希望能吸引大眾目光,自身機能當然是一大著墨點,但如果縱向機能不及同期對手的話,橫向性的額外功能說不定能成為殺出重圍的關鍵。回想起當年縱向機能性低的DS能力壓PSP,最主要關鍵就是靠橫向機能的觸屏操作。可是不是每個被加入於主機上的特殊功能都能有良好發揮,甚至會被玩者質疑為何而加,當中紅白機的麥克風絕對是最為人所知的例子。

紅白機手掣是本體一部分而非可分拆周邊,而且還設有兩個,玩者無需另行購入手掣亦能享受二人同遊樂趣。但紅白機的2P手掣設計和1P有多少分別,2P手掣不設Select及Start鍵,相對地則入加麥克風功能——麥克風的聲音會於透過電視揚聲器發出,也能於手掣上控制聲音大小。

雖然有少部分作品會嘗試利用麥克風來操作遊戲,比方說元祖《薩爾達傳說》有一密技就是對著麥克風大叫,就能瞬殺指定的長耳型敵人;又或者《阿武的挑戰狀(たけしの挑戦状)》裡有一個需要玩者用麥克風唱歌才能通過的解謎。其實紅白機根本不能分辦麥克風感應到的聲音大小及音階,只能確定「有聲」或「無聲」,所以以上情況用手指拍打麥克風亦會有反應。

Mini Famicom 2P手掣上雖然有擬似麥克風的收音位,但其實並沒麥克風實裝在內

然而比起麥克風自身性能,「為甚麼要加麥克風」才是更大惑不解。有一說是指當年已故的橫田軍平氏與團隊設計紅白機時,為免機能重疊於是決定把2P手掣的Select及Start鍵除去,但只有十字掣及兩個按鈕又似乎太過簡單,於是加入成本非常便宜的麥克風,並希望它在將來有大作為。不過亦有一說指團隊覺得如能透過電視重現玩者的聲音時,玩者應該會覺得有趣,於是決定為在手掣上加上麥克風,並非單純為加而加。

不論原因何在,會使用麥克風的紅白機遊戲只有寥寥幾套,而且全都是可有可無的元素。奇怪的是,任天堂在2000年代中期又再著迷於麥克風機能上,旗下DS及Wii均設有麥克風,其性能當然遠勝紅白機。不過同樣地大抵只是在《逆轉》對應玩者的「有異議!」或者《L+》的「我愛妳」諸如此類的無謂元素,汎用性不見得比紅白機的好幾多。

如果覺得對著DS內的寧寧大叫「我愛妳」感到害羞的話,可嘗試使用附有麥克風的耳機周邊……

說起來,上述中「加了這功能後說不定日後會有用」這個看似很有前瞻性的構想,其實正是眾多無謂主機功能的原因,這個時候或許大家會想起VITA背面觸屏。VITA推出之際正值觸屏操作普及化的成熟期,但要跟對手3DS或一般手遊的觸屏操作不太一樣才顯得特別,於是VITA除了在顯示器加入觸屏控制外,亦把主機背後的空白位製成觸屏,主機能藉此感應玩者的手指操作,從而反映於遊戲上。

這功能看起來很有可塑性,但何具體用途呢?此問題主機開發組大概沒有怎樣深究,就像多弄幾個按鈕般,要如何活用就看遊戲商的能耐。我不能說這個想法有甚麼錯誤,但或許有時主機設計者太高估遊戲商的創造力,結果能嘗試活用背後觸屏的遊戲數目極少,甚至連最常被用作在PS3、PS4搖控遊戲模式時的模擬L2R2,用起來亦相當不就手。唯一算是能令人覺得滿便利的,就是有在《全民高爾夫6(みんなのGOLF 6)》中,用來確定高爾夫球場中各地段距離及高低差,由於背後觸屏不會阻礙玩者視線,意外地便利。

用背後觸屏來確定距離及地形高度是相當不錯的點子

背面觸屏雖然沒甚麼人氣,但記得有此功能的朋友意外地多,然而有時候一些主機功能仍是極容易被遺忘。PSP是一台成功的手提機,擁有它的玩者為數甚多,但大概沒有多少人記得初期的PSP-1000其實是載有紅外線收發功能。

PSP的紅外線裝置位於主機上方,但有別於用作主機間交換資訊的GBC紅外線功能,PSP的紅外線裝置並非主要用於遊玩上,而是預定用於Sony製的其他產品之情報收發上。當中算是最實用……又或者是唯一能稱得上能用的,就只有將PSP在部分Sony製電視上登錄後,PSP便可化成電視搖控來操作電視。

同樣地,PSP的紅外線是預定拉闊PSP在資源交換上的用途,可惜由於PSP紅外線為Sony特製規格,不能和一般手提電話的紅外線連結,再加上PSP推出後不及無線LAN通訊普及,完全取代了紅外線在資源交換的功能,於是在PSP-2000以後的改版中再也沒裝設紅外線,也令PSP的紅外線成為其中最不為人知的主機功能。

在主機左上方設有黑色反光板紅外線收發器的PSP-1000(圖上),從PSP-2000(下)起已經被取消過來

常見功能篇

沒有用的功能被淘汰是理所當然的事,像PSP的紅外線功能只是曇花一現,但仔細看看,其實有不少不怎樣實用的主機功能成為固有元素,並一直存在於各主機上,而鏡頭大概是包括本人在內其中一個眾多玩者認為無必須存在的東西。

鏡頭這玩意從GB年代開始已在主機間出現,除了拍照外,少部分作品亦能對應鏡頭為遊戲擴展出更多玩法。不過因機能及成本所限,全部均以周邊配件形式推出而非固有功能,而且對應遊戲極少而且大多是無謂功能,不少玩者不願花錢購買鏡頭。

到了2008年,DS改良版DSi發售,雖然主機主要新增功能為下載遊戲,但實裝固有鏡頭亦是一大新特徵。在DSi主機摺疊位置中央有一個細小的鏡頭,能拍攝30萬像素的照片於主機內藏記憶或SD卡中。另外,玩者亦可以將照片在主機的圖片編輯器中加以修改遊玩,並能直接將圖片放上Facebook上。當然,DSi遊戲裡亦有部分能對應鏡頭,比方說《顏面滑翔機(顔グライダー)》是款利用鏡頭讀取玩者頭部位置,從而計算玩者傾斜角度來操作滑翔機的特殊體感作品。

雖然《顏面滑翔機》努力地將DSi的鏡頭活用在遊玩中,可惜遊戲只屬小粒作,無法引發任何話題

在此之後,3DS及VITA等後續手提機均設有鏡頭,而且各有花臣——前者可以拍攝3D照片,而後者則附有前後兩組鏡頭。可是單純用於拍照的話,所有手提機的鏡頭解像均十分不足,完全不能跟時下智能手機相提並論。至於作為擴展遊玩方式上,鏡頭亦未必能有很大作為,最起碼實際對應鏡頭的遊戲比例仍然非常少。儘管有如《顏面滑翔機》等活用了鏡頭的作品,可是始終是小粒遊戲難有大作為。

因為本人實在無法忍受自己的樣子在遊戲中出現關係,個人覺得那些「把自身照片套用於遊戲內」此等無謂的拍照功能還是直接淘汰掉比較好。不過這並不代表要完全取締了鏡頭,隨著AR步入流行期,遊戲引入AR概念的數目大概會越來越多,在此鏡頭就能發揮出它的功用。VITA版的《擴散性百萬亞瑟王》中便有一個名為OP-EYE的機能,可將作中的騎士透過AR重現在三次元照片上。儘管仍舊離不開可有可無的小綽頭範圍,但手提遊戲活用鏡頭得宜的話,絕對有機會能製作出不比時下手遊遜色的AR遊戲。

老婆在家中的電腦桌上出現不是很讓人振奮嗎!?

除鏡頭外,像陀螺及位置感應之類的機能,往往都被玩者視為可有可無之物。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機能算是為配合時下遊戲變化而追加,主機開發團隊大概是抱著「有備無患」的心態來設計,但有一個元素卻是長久以來都許多遊戲都不怎樣用得著、但又一直存在於手掣上的東西,那就是Select鍵。

Select在紅白機時代已經出現,直到今時今日仍是各主要主機的必要按鈕,可是當問到這個按鈕的主要用途,不少玩者都會摸不著頭腦。有傳聞指是因為紅白機是8bit主機,所以上下左右AB及Start鍵再加上Select鍵就剛好8個按鈕,在處理數據上會容易得多。

還有一個更合理的說法——舊年代的「一對式組合按鈕」思想。80年代的電子產品在操作上並不親切,基本上不存在「指令選擇」的概念,每個按鈕只代表著一個指令,不似現在可用左右鍵等來選擇想操作的指示。在紅白機面世前的任天堂遊戲機Game & Watch爆紅,當時各G&W上設有Game A及Game B鍵,各鍵代表著不同的遊玩模式或版面設計。而在設計紅白機之時,任天堂早就決定把模式操作另闢按鈕處理,那便是Starts及Select鍵。

G&W年代設計不夠簡潔,每個按鈕只有一個功能,而這想法也被套用於紅白機設計上

不過紅白機遊戲不保證只有2個模式,那為何又只有兩個按鈕呢?因為那個時候不知何解有著一對一的按鈕關係——設有上鍵的話就需要一個下鍵;設有左鍵就要有右鍵;設有A鍵就要有B鍵,所以有Start鍵便要有Select鍵……於是這個本身用途不大的Select鍵,就在不明所意的情況下誕生。

有趣的是,當年因設計不夠親切而生成出來的Select鍵,直到現在仍在各主要主機的手掣上出現。雖然有些操作複雜的遊戲會在過程中運用上Select,但不會有遊戲只用作選擇模式,相信是現存最不被需要的按鈕吧?話說回來,再看看現行主機的手掣,L鍵配R鍵、左Analog配右Analog,看來「一對式組合按鈕」思想繼續健在呢。

到了現在,以成對形式來設計按鈕繼續是主機手掣的大方向

 

軟件篇

硬件之外,主機內藏的軟件中有也有不少沒用武之地,而音樂CD播放功能可說是最歷史悠久的被遺忘功能。自PC-E CD-Rom年代起,許多時主機只要載有正規格式的光碟盤,便已擁有音樂CD播放功能。事實上,在音樂CD播放機不算很普及的PCE年代,CD-Rom的音樂播放功能其實得到不少玩者的正面評價。另外,如果CD-Rom是單獨購入(即非與PC-E單體化的複合型態)的話,玩者更可單獨將CD-Rom部分直接插入耳機聽音樂,無需經過電視發聲。

將PC-E CD-Rom的光碟盤部分拆出來的話能單獨播放CD音樂,以當時來說相當方便

不過到了PS之後,播放音樂CD的手段多得很,而且用主機聽CD必須要連接電視才成事,不管是方便程度還是耗電量都比使用其他CD播放器高,令主機的音樂播放軟件越來越不被重視。即使如此,音樂CD播放器仍一直實裝在許多主機上,直到PS4出現才是首台不對應音樂CD播放功能的光碟家用機。

對許多人來說,沒有CD播放功能並沒有損害主機的吸引力,但其實說不定是玩者們的一大損失,因為早在PS年代開始,PS家族的CD音樂播放能力往往在音樂迷之間有很高評價。特別是PS3,由於在Sony的角度來看主機同時具有推廣Blu-Ray格式普及的使命,遊戲以外的聲畫播放力都花了不少工夫,所以只要所連接的揚聲器性能夠好的話,PS3的音樂播放力也能充分發揮出來。事實上,在網絡上亦不時有將PS3連接HiFi膽機等作為純音樂享受的建議,售價比一般AV名牌的CD播放器低得多的PS3,是AV新手的良好選擇。

 

不單是一般音樂CD,PS3連特殊的DSD光碟格式都能讀取到

另一個常被玩者視為沒用的主機軟件,還有網絡瀏覽器。其實不止主機,像電視之類現今能連接網絡的顯示器,同時內藏瀏覽器的可能性十分大,但大抵只屬於附屬性質,瀏覽器在操作上並不算就手,再加上現在手機平板電腦大行其道,要上網的話用這些行動裝置更為方便。亦因如此,即使從DC開始大大小小的遊戲主機均設有瀏覽器,不過會長期使用的玩者相信少之又少吧?

可是跟音樂CD播放功能一樣,主機的瀏覽器性能之高絕非一般電視附送的瀏覽器級數可媲美,當中以WiiU的瀏覽器最值得大家再評價。此瀏覽器以Mozilla/5.0為基礎,換言之是穩定性高的Firefox之WiiU版本,可對應HTML5及CSS3,新舊形式的網站都可完美地對應。

然而WiiU瀏覽器最優秀的地方在於,因為Game Pad本身已有觸屏畫面,瀏覽器可同時在電視及Game Pad的畫面上表示。玩者既可直接在Game Pad上點取想看的連結,亦可用模擬鍵盤快速輸入文字,用起上和閣下手上的手機相差無幾。相對於不另行購入滑鼠及鍵盤硬件的話就滿不就手的其他主機瀏覽器,WiiU的相信是電玩界史上最優秀的瀏覽器……但我想如果日後便攜性高的Switch能開放瀏覽器的話,用起來時可能比WiiU更就手。

WiiU瀏覽器的性能之高絕對是眾多玩者意料之外

雖然許多人只會用主機來玩遊戲,最好一開機就直接進入遊戲畫面以省在菜單選選項的麻煩。其實有時這些被視為沒用的內舊軟件性能意外地好,日後大家如有時間的話,不妨多點開一下主機菜單上那些從來未用過的功能看看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heck Also
Close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