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隨筆:嘰嘰嘰人氣再臨? 《鬼太郎》特色遊戲談
日本漫畫巨匠水木茂御大誕生100周年記念電影動畫《鬼太郎誕生》早前在日本上映,香港亦緊隨其後在3月上映,本人極想見証鬼太郎爸爸們如何在恐怖及絕望中孕育出那份超越友誼的牢固牽絆,可惜暫時只能正坐等待海外上映。為解這份無法馬上看到《鬼太郎誕生》的憂鬱,唯有談談各年代種種《鬼太郎》遊戲……雖然是私心驅動,不過老實說部分作品其實蠻有意思,值得我們認識認識。
天國與地獄
在說《鬼太郎》遊戲之前,先花點篇幅談談原作。要追溯《鬼太郎》起源,可以從戰前的紙芝居(講古佬)的《墓場奇太郎》開始,講述一名幽靈婦人在死後墓裡一直扶養跟她一同埋葬的嬰兒,其後嬰兒被發現後平安被遺族收養,幽靈也終能成佛。
後來日本漫畫界巨匠水木茂御大在1960年將之改編成漫畫《墓場鬼太郎》,主角改為在血液銀行(買賣血液設施,流行於50至60年代)工作的打工仔水木,因調查銀行收來的「幽靈血液」而遇上幽靈族夫婦,夫婦更把他們的孩子鬼太郎交給水木養育,但因鬼太郎太乖離於人類,水木最終將他送往地獄去。故事類屬靈異系,而剛推出的劇場版《鬼太郎誕生》也是以此為藍本改編,鬼太郎爸爸跟水木的關係性大幅強化(做!得!好!!!)。
氣氛詭異的《墓場鬼太郎》不怎樣受歡迎,幸而後來水木御大另一作品《惡魔君(悪魔くん)》(Netflix熱播中)大熱,鬼太郎有了再次重生的機會,不過這次他從靈異鬼怪改為專打退治邪惡妖怪的正義英雄,再加入一大堆好朋友妖怪,令作品更貼近青少年口味。作品正式改名為《GeGeGe的鬼太郎(ゲゲゲの鬼太郎)》,也就是今天男女老少都認識的鬼太郎形象。
《鬼太郎》遊戲數目不少,這次選擇了幾款特別的來談談
雖然近期《鬼太郎》的作品慢慢再回歸恐怖懸疑風,又或者諷刺時弊,但在8、90年代仍是以較低年輕層向作品,因此早期的《鬼太郎》電玩作品也多為傳統純賣角色的動漫遊戲。當中比較出名的有紅白機的《~妖魔大魔境》及《~2 妖怪軍團的挑戰》,這兩款作品不時一起被談及,因為明明兩者都是Bandai的動漫遊戲,前者有著令人大跌眼鏡的高水準,而後者則是信譽保證的Bandai級品質。
先談談1986年登場的《妖魔大魔境》,故事講述妖怪大舉侵攻人界,並在世界各處設置魔境;為了擊退妖怪們,鬼太郎與同伴們一同反攻各地魔境。玩法方面,此作有一個較特殊的流程——首先玩者要在鳥瞰式大地圖上選擇想進入的魔境,之後在魔境內進行橫向動作,成為完成各關卡條件,取得水晶球,再把水晶球交給沙婆婆解咒後,便可用水晶球進入大地圖上的妖怪城打倒首領,完成一大版。遊戲合共有16大版,全破後會回到第一大版循環再開,沒有結局。
主角鬼太郎各動作都有慣性關係,需要多少時間習慣,而且各魔境的破關難度都很商,單純以純動作遊戲來看的話只屬中規中舉,不過若是從動漫遊戲角度出發,卻無疑是當時難得有一見的良作。
首先,鬼太郎在原作中的各種特技如髮針、指鐵砲、木屐、背心外套飛行等通通能重現,而且原作裡為人熟知的妖怪們許多都粉墨登場。雖然有些會像眼球爸爸那樣只以道具形式出現,但亦有不少仍能充分反映出原作特徵。比方說可讓鬼太郎乘坐飛上半空的一反木綿、能站在鬼太郎前面擋開攻擊的塗壁,又或者附在敵人身上後化成石頭令對方暫時無法行動的子泣爺爺(又名B仔爺爺怪)。
敵我雙方合計的妖怪收錄數高達50種,各角色的點陣畫亦相當忠於原作外表(最起碼能一眼認出),再加上遊戲特意用些較陰沉的畫面配色來營造出原作的詭異氣氛,在忠於原作部分上花了不少工夫。
收錄50種原作妖怪,在忠於原作的心思上比同期紅白機動漫改編作多得多
須知道80年代的紅白機動漫遊戲許多時,比起《Touch》、《Lost word of Jenny》等的「極品」,《鬼太郎 妖魔大魔境》絕對是如清泉般的佳作,亦讓遊戲取得超越120萬銷量的好成績。有見及此,Bandai在翌年推出《鬼太郎》紅白機第二作《妖怪軍團的挑戰》,輕鬆將上集玩者從天國一下子推向地獄……
遊戲故事講述中國的九尾孤妖怪復活,集合其他妖怪大舉侵攻日本,鬼太郎於是走遍日本列島,開始討伐九尾狐之旅。有趣的是,此作自稱為《~2》但玩法卻是跟動作類前作完全無關的RPG,本來好玩的話也沒甚麼所謂,不過不管是遊玩面還是原作重現面都相當慘淡。
此作最大問題在於各種設計失誤而變得非常難玩,首當其衝是平衡度。遊戲來到中盤時嘍囉敵人的強度竟然跟首領同級,更不幸是中後盤從敵人身上取得的經驗值極少,甚至只有1點。如果不早早在序盤一直打最弱的嘍囉來練功的話,來到中盤時很容易因儲不到經驗值而卡關;但相對地在序盤就儲滿等級的話,往後冒險的嘍囉戰會變得毫無意義。
另外,難得動用全日本地圖,但各處地方樣子卻幾乎一模一樣,RPG常見的城鎮也沒有,冒險情報也因而同樣地少。許多時玩者要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找出劇情位置或過版道具。更甚者是事件引發位置的判定非常嚴苛,玩者必須要走到完全正確的位置劇情才會出現,配合上無提示問題,很容易讓玩者以為自己有劇情條件未完成而再走來走去撲過空。
難得用上日本全國地圖,但各處的景色差不多一模一樣
而將戰鬥上及劇情上的設計失敗完美地呈現出來的,絕對少不了最終首領戰。話說打倒擁有2段形態的最終首領九尾狐後,如果事前沒有取得封印牠的重要道具,牠就會化身成第3形態——雷雲變化。此形態的HP為65535點,而前2段形態合計的總HP量也不過是780點,再加上更為力極高,無法用一般手段打倒,也就是必敗戰。不過封印道具的取得方式幾乎沒有提示,過程中也有可能丟失。另外玩者即使在沒有此道具在手之下亦能順利到達最終首領戰,白白浪費了玩者之前的苦勞。
原作重現度方面,儘管此作收錄了不少妖怪,但光是看看畫面就知道,作中角色的外表和原作有頗大落差,特別是主角鬼太郎竟然是黑髮,也沒有他的招牌背心外套(需要在後盤的寶箱中取得),就連一般攻擊居然是用頭鎚!再加上如上述所說,此作沒有城鎮概念,在版圖上的角色位置很散落,對白量也不多,大大削弱了表現角色魅力的機會……若玩過前作的話,大概會大感失望吧?
不穿背心的黑髮鬼太郎就只有此作才能看到……
回歸原點「靈異恐怖」
畢竟源自靈異漫畫,比起其他低年齡向經典動漫,《鬼太郎》帶著一份特別的恐怖感,各遊戲版的《鬼太郎》多多少少亦承繼了這份恐怖感。不過始終都是賣角色的遊戲,一般都不會把這份恐怖感渲染得太厲害,唯獨這一款——PS的《GeGeGe的鬼太郎(ゲゲゲの鬼太郎)》,竟嘗試把恐怖量調至最大,令此作成為《鬼太郎》遊戲中最大異色作。
PS版的恐怖度力壓所有《鬼太郎》遊戲
這款1997年推出的3D冒險遊戲,由於名字沒有任何副題,為了區別它與原作及其他《鬼太郎》遊戲,玩者間或中古市場都愛自行加上《~詛咒的肉人形》之名……這個副題的恐怖程度似乎超出《鬼太郎》感覺了吧?事實上,此作和其他《鬼太郎》遊戲最大分別在於,其主角並非鬼太郎而是原創的一般人。
此作由3篇單元故事組成,玩者基本上操作著各章主角在版圖上探索進行劇情。第一個故事「學校」發生在一所女子高中裡,這一年間學校體育館重建其間不斷發生事故,而且不少學生相繼沒有上學;一天主角啟子與朋友良子留在學校跟今西老師補習時,來到晚上良子及老師都突然不見影踪,啟子步出課室找他們時,卻突然被喪屍化的今西老師追殺……
爛透的畫面及操作性卻能大幅昇華恐怖感
在第二個故事「GeGeGe之森」中,一名少年(主角)誤闖妖怪森林,玩者要在森林中收集妖怪們的情報,從而找出鬼太郎讓他引領少年離開森林。而最後的故事——「肉人形」主角是名喪失記憶的男子,被鬼太郎從一繭蛹中救出的他在所在的屋敷中探究時,發現許多房間都放置著大量市松人形……
三篇中除了第二章與鬼太郎和他的愉快同伴一起互動之外,其餘兩篇都是高純度恐怖冒險遊戲。由於主角們都是手無寸鐵、無縛雞之力的一般人,面對形形式式的怪異時只能逃走,而遊戲操作相當爛,不時手忙腳亂按錯鍵,也就更容易慌張。亦因如此,一旦武功高強的鬼太郎來到保護主角時,那份安心感不能言喻,相反當鬼太郎不在身邊時,又會再陷入不安之中……這種「從委託人的視點來看鬼太郎」方面,亦是其他《鬼太郎》作品難以呈現。
平心而論,此作操作欠佳,畫面不堪,耐玩度低,原作角色們大抵只屬武力擔當的配角,實在很難稱得上良作。但另一方面,其恐怖程度卻是PS遊戲群中的頂級水準,特別是「肉人形」篇中出現的肉人形,是不少玩過此作的朋友的PTSD。青少年向的《鬼太郎》配上連大人都不寒而慄的恐怖,《~詛咒的肉人形》讓它成為現時不少舊遊戲打機頻度的坐上客,或許是《鬼太郎》電玩作品中最有名氣之作。
肉人形造型的恐怖可不是說笑……
Konami的《鬼太郎》
提起動漫遊戲,相當不少人腦海都會閃起Bandai一名,但其實Konami在2000年代時也曾投入資源於動漫遊戲中;像《網球王子》、《Hunter x Hunter》等。而在2003年更曾一口氣推出3款《鬼太郎》遊戲,以記念水木御大誕生80周年。
三款作品分別是PS的《~逆襲!妖魔大血戰》、GBA的《~危機一髮!妖怪列島》及PS2的《~異聞妖怪奇譚》。其風格全採用漫畫原作而非動畫版,作中的角色都是用漫畫為基準,所以鬼太郎的髮色呈暗灰色,貓女也是奇醜無比。而製作組亦似乎十分重視原作重現性,各作從角色外觀、背景設計到角色性能、故事等裡裡外外都充滿著《鬼太郎》氣氛;另外PS及PS2版幾乎全語音配音,絕對是優秀的動漫遊戲。
另外此三作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便是全部屬不同類別。先是PS的《~逆襲》,這是款十分傳統的橫向動作。原作中鬼太郎的特技全都能在作中重現,而同伴們也全都以支援角色現身,容易抓緊粉絲的心。但另一方面,遊戲難度本身已經夠高,操作性也差,如果只是看中《鬼太郎》但不擅長動作遊戲的玩者,可能會應付不來。
比起用動畫版為藍本的《鬼太郎》遊戲,Konami的《鬼太郎》各作更有原作氣氛
至於GBA的《~危機一髮!》則沒有上述難玩這問題,因此它是用上Konami家藝——《惡魔城》式跑地圖探索型玩法,不夠打的話只要儲等級、收集裝備品提升能力值,也可以到店子購各種回復及戰鬥支援道具,所以只要有耐性的話一定能破關。再加上妖怪、道具收集元素充足,水準之高不論是粉絲還是機迷均能滿足。
不過此作一如其他隱世名作般,中古市場價格相當高,有盒有說明書、保存得好的中古品動輒都要數萬日圓,而且因為是動漫遊戲,難有機會取得版權再配布,所以現在想一嘗此作的話並不容易。
Konami擅長的《惡魔城》式玩法來到《鬼太郎》遊戲上仍舊好玩
最後PS2的《~異聞》在機迷間以「超級鬼太郎大戰」之名,成為全三作中知名度最高之作,原因在於此作是Konami與開發《機戰》的知名遊戲開發商Winky Soft合同開發的SLG,作品亦有著不少《機戰》影響。比方說《機戰》系列中必有的「氣力」,在此作則以「妖氣」之名實裝;每次打倒敵人時都會儲得妖氣,某些招式必須要有足夠的妖氣才能發動。另外作中的「助人點數(人助けポイント)」亦能對應《機戰》的SR點數(熟練度),在各版中完成指定條件後便可獲得額外獎勵。
當然,此作自身也有原創系統。例如設有方向元素,不論敵我雙方只要被對手繞到背後攻擊時就不能反擊或防禦,鬼太郎亦有專用的裝備妖怪元素,讓自身多追加一招妖怪的特技。除SLG戰鬥外,此作的劇情以冒險AVG形式進行,當中有著一定恐怖成份……整體而言和前兩作一樣,這款SLG的《鬼太郎》同樣屬佳作,只是難度比一般《機戰》系列高不少,不習慣同類遊戲的《鬼》粉或許會感到吃力。
與《機戰》相似但又不盡相同,說不定是想嘗試新鮮感的《機戰》迷的一個好選擇
其實電玩史上當然還有眾多《鬼太郎》作品,可是不計手遊的話,從2010年代以後再沒有《鬼太郎》新作推出,上述談的則是最為人熟知的幾部作品,總算能抒發一下對《鬼太郎誕生》的情懷……快點來上映啊我一定狗衝去看刷三五七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