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隨筆:同一舞台.不同故事 群像劇遊戲

早前發售的《十三機兵防衛圈》絕對是2019年值得一玩之作,除了它那漂亮細膩的2D畫面外,由十三名主角交織出的複雜群像劇相當有趣,喜歡考察故事的玩者必會喜歡。說起來,遊戲史上其實也有不少群像劇作值得大家憶起。不知以下談及的作品,大家又認識多少?

群像劇遊戲先驅

廣義來說,群像劇是指複數主角在同一舞台及同一時間軸之下,各自進行自己故事的劇作手法。以這種方式構成的作品中,又以1932年美國電影《大酒店(Grand Hotel﹚》為經典,所以群像劇亦有「大酒店式」的別稱。由於群像劇必須要數名主角同時展開自己的故事才能成事,比起可隨時轉換場景的電影,在電玩上表達的話在系統上必須要有所配合才能成事,因此群像劇的遊戲作品也需要在電玩市場發展至一定程度後才正式出現。

早期電玩的群像劇名作有1988年紅白機的《貝獸物語》。遊戲是非常典型的勇者屠龍的冒險RPG,但主角除了是勇者格的火之貝少年外,還有分別擁有大氣之貝、水之貝及大地之貝的三名具獸,4名角色的能力值及擅長特技都不同。此作最特別之處是,4名主角是在同一大地的不同地點上開展冒險,而玩者能在任何時候轉換操作角色。

除了勇者主角外還能獨立操作其他同伴及以他們的視點來觀察故事,是個新穎的點子

亦因如此,4名主角在序盤時的遭遇均不一樣,到了中盤左右時玩者能隨故事操作他們集結,組成隊伍一起討伐魔王。雖然從故事定位上來看火之貝少年才是真正主角,可是其餘三名角色也因為有獨立完整的劇情,令他們的存在感比其他RPG的同伴角色強得多。各主角在故事的重要度及注目度能得到較平均分配,正是群像劇的重點。

另一款早期群像劇名作遊戲,還有改編自同名電影、亦是啟發《Bio》系列的紅白機恐怖RPG《Sweet Home》。簡單來說,主角5人因為各自的原因,一同來訪已故畫師位於深山的廢棄山莊,但進入後馬上遇上連串可怕靈異事件,出口更因而被堵。為了逃出山莊,眾人於是兵分兩路開始找尋新出口。

有別於《貝獸物語》,在此作中玩者可自由把5名主角會分成2隊在洋館不同地方冒險。各角色擁有相異的能力及專用道具,玩者如何分配隊伍會大大左右難易度,而且5名主角一旦在戰鬥中死亡就會永久喪失該角,失去藥箱等可使用重要專用道具的角色後難度會急升。但另一方面,只要還有1名角色在手仍能繼續遊戲,結局也會隨成功逃生的人數而改變,所以如果想看畢所有結局的話,玩者必須要考慮如何「謀殺」角色。

5名可操縱角色雖是主角,但任何一名角色死去也能繼續遊玩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如何組合隊伍,或者哪名角色能生還,嚴格來說均不會影響遊戲進行,沒有哪名角色能稱得上是真正主角。儘管從故事描述的角度來看,各角色的鮮明度不及《具獸物語》,可是此作仍能滿足於「複數主角一同推動故事發展」這點上。

獨立結局

群像劇基本上可分兩大類別,第一種是描寫在同一個環境下不同人物的遭遇,雖然劇中角色之間會有一定程度的干涉,但整體來說各角色的故事都是獨立而行,各人會迎接不只屬自己的結局;昔日賀歲港產片不時都會用上這種手法。

至於電玩,恐怖名作《SIREN》系列正是用上這種獨立結局形式的例子。此作首集的故事講述普通高中生須田恭聽說過位於偏遠地區羽生蛇村曾發生過大量虐殺的都市傳說後,好奇心驅使下獨自前往該處,不過一踏入村子後,卻發現村民行為不但古怪,更不問因由襲擊他。須田為了逃亡,開始了在村子的恐怖冒險。

在屍人的威脅下,羽生蛇村的人們各有不同打算

雖然故事最主要的視點落在須田上,但除他之外其實玩者還能操控作中沒有屍人化的其他村民或村外人。遊戲設有龐大的時間事件圖表,顯示哪個人在何時出現劇情,當條件滿足後這些劇情就會被開啟,讓玩者在這段時間內操縱他們完成事件。從中玩者可看到在村子異界化後,不同的人各自有自己取向;有的奮力抵抗,有的無奈接受,每個人的結果也全不一樣。但另一方面,他們的行動又會對其他人有一點影響,甚至有些角色會化成屍人,在其他角色的路線上現身……

殊途同歸

不過像《SIREN》般能做到每名角色都擁有獨立結局的群像劇遊戲頗為罕見,相對地電玩群像劇更常用上這種形式的改版——殊途同歸;那就是說各主角在開始時會進行各自故事,但來到一定地步後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向著同一目標前行。上述的《貝獸物語》便是屬於這類別,不過相信各位該更熟悉另一個例子——《DQIV》。

雖然《DQIV》中勇者絕對是主角,其他同伴角色則是副手,但有趣的是全5章的遊戲內容裡,其中4章都是由各同伴平均分配,描寫他們因世界的異變而各自開始討伐魔王的旅程。到了第5章時,真正的主角(勇者)才正式登場,並且在自己的冒險裡遇上前4章的角色,集結成同伴。

在進入勇者的章節之前,首先要完成由同伴們當主角的首4章故事

不用多說,遊戲主菜是第5章,整個發展與傳統RPG無異,可是由於此作有了主力描寫同伴經歷的前4章存在,而以他們當主角的部分有時又有獨特的玩法。尤其是第3章的杜魯尼哥(トルネコ)篇目的集中在儲錢上,除了氣氛與之前的王道冒險劇有同之外,玩法亦和其他章節不太一樣,例如只要找到足夠資金的話,就算不完成迷宮攻略,甚至一直保持低LV都能過版。正因為有了這個特色的同伴章節,令《DQIV》的同伴人氣比前作高得多,後來杜魯尼哥更能另起爐灶發展出《不思議迷宮》系列,論知名度的話或許比勇者本身更高吧?

杜魯尼哥的人氣有不少都是源於群像劇的成果

不過說到底,《DQIV》其他同伴角色的重要程度仍是無法與勇者相比,相對地同為RPG群像劇的《Live A Live》則「公平」得多。此作開始時一共有7個世界(西部篇、近未來篇、現代篇、SF篇、功夫篇、原始篇、幕末篇)可選,各世界故事及目的完全獨立,單看這裡的話連群像劇都算不上,只能說是雜錦故事。

不過攻略全部世界後,會出現第8世界「中世篇」,這時「打倒魔王」這真正目標才正式出現,而前7個世界的主角會集合在第8世界中成為隊伍。儘管玩者對7名主角的鍾愛可能會有所偏差,但宏觀來看他們的劇情分配十分平均,哪一名都是主角。如果硬要找一名比他們更加有主角格的角色的話,或許就要數作中的最終首領了……

相比起7名主角,最終首領更令人留有印象

但要說到真正主角地位爭持得最激烈的群像劇之作,大概非《FFVI》莫屬吧?《FFVI》粉絲倒對誰是真正主角的鬥爭,比起《FFVII》誰是女主角的鬥爭不相伯仲。簡單來說,雖然遊戲前半部分的視點主要集中在天娜(ティナ)身上,講述她透過冒險不單認識眾多同伴,而且更知道自己的身世及決意對抗帝國軍,但在後半部分世界崩塌後,視點則轉向之前為同伴角色的積莉絲(セリス)身上,描寫她在絕望的末世下,再度尋回包括天娜在內的昔日同伴拯救世界。

從故事角度來看,半人半幻獸的天娜無疑是重要關鍵,打從一開始玩者操作的就是她,但遊戲最吊詭之處在於到了中盤以後天娜與其他同伴全員離隊,甚至玩者能在天娜不於隊中的情況下打倒最終首領都沒問題。相反,積莉絲是後半部分最初可用角色之餘,更是作中少數必然存在於隊伍中的角色。再加上無論是天娜還是積莉絲,她們的設定及戲份都很注目,令「誰是真主角」的命題上一直爭持不下。

雖然《DFF》中天娜代表《FFVI》出戰,但官方則表示全部我方同伴都是主角

不過宏達來看,《FFVI》除了她們二人外,其實同伴整體的劇份分配相當平均,而且部分設定及劇情同樣令玩者留下深刻印象,許多角色人氣在《FF》迷之間仍高企。深深感受到是並非只是天娜或者積莉娜的故事,而是我方全員編織出來的救世故事。就連官方亦稱「全部14名可操作角色都是主角」,個人而言《FFVI》絕對是非常出色的「群像劇」。

複數視點拼湊故事

《DQIV》也好《FFVI》也好,以編劇的角度來看它們都屬於難度較低的群像劇創作,因為這種殊途同歸的故事就算起首的主角們再分散都好,到了中後盤時都必然會有主要目的將各人拉回主線上,換言之到了後半部分時各角的故事發展大致相同,自然也較易處理。

不過有難度低的群像劇劇作時,當然也有難度高的,它們非以描寫主角們自身為最優先,而是將一個完整的故事分拆成數部分,由各角色承擔部分。在此玩者必須要完全理解各角色的遭遇後才能真正掌握故事全貌,在劇作上必需要讓角色路線間互相連動方可令故事結構變得緊密,伏線鋪排難度一氣提升。

要讓所有主角路線都能分享相等故事部分,從而合拼出完整的故事,不難想像劇作難度有多高

說到這裡,不禁令人聯想到Chun Soft的聲音小說系列——《街》及《428》。雖然Chun Soft最著名的聲音小說始終要數《鎌鼬之夜》,可是這兩部非恐怖懸疑類作品也絕對稱得上名作。先談談1998年的《街》,由於此作於市場佔有率較低的SS上發售,加上畫面以演員硬照構成,遊戲在發售時並不不怎樣受注目,可是其劇作手法則是遊戲史上少有。

遊戲舞台於90年代末的澀谷,在繁忙的十字路口行走的人群中有8名互不相識的男女,他們有各自的身份、各自的故事,但萬萬想不到他們的命運其實已經互相糾結在一起……故事描寫8名角色在第一天至第五天的遭遇,而主角從刑警、傭兵、黑社會至普通學生都有,玩者可隨意在任何時間選哪個角色的路線,目的是讓他們全員成功捱過第五天晚上8時。

8名毫無關係的人,其命運卻暗暗地糾結在一起

此作最特別之處是,各角色的路線會大幅影響其他角色的發展。單從某一角色的視點來看,其他角色對其劇情的參與度有限,甚至只是路人甲乙丙,但就如蝴蝶效應般互相影響著。比方說一名正在減肥的女生如何決定自己的飲食編排,有機會影響到刑警追查爆破澀谷的陰謀。

最後他們的故事各自有自己結局,看起來是之前所談的第一類群像劇般,但在全員在結局最後(第五日晚上8時)會看到澀谷上空出現了煙花,這段內容與所有本篇都完全無關,令人摸不著頭腦。但當玩者完成之後的隱藏角色故事後,才會知道最後一幕煙花的真意,成功把各角色的劇中再度拉回同一聚焦點上。

《街》的精髓後來於Wii的《428》被承繼過來,而且進化得更加成熟。舞台同樣是現代澀谷,畫面同樣是真實照片構成,同樣地5名本是毫無關係的主角,卻因為一起拐帶事件各人的命運互相聯繫在一起。此作在劇作上比《街》更佳的地方在於相比起《街》各人的故事太為獨立,《428》中的主角們則全是圍繞同一事件行事,他們既會互相影響對方路線的發展,同時也是事件參與者之一,玩者必須集合全員的所見所聞,才能湊合出完整的事件來。

《428》比《街》完成度更高的地方在於主角們能更集中於單一事件之上

《428》的完成度不但比《街》高,而且高質且少破綻的劇情更是文字冒險系遊戲中的頂級之選。作品雖然在發售初期不怎樣暢銷,但後來憑著口碑不但能賣上16萬套,在Wii的第三方遊戲上是相當的好成績,而且更多次被移植往其他平台上,甚至在早兩年的2018年於PS4及Steam上推出日文及英文移植版。即使遊戲已經有10多年歷史,還是能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名作的魅力!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