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隨筆:代表遊戲的歌 遊戲主題曲

相信只要是遊戲迷,最少總會有1、2首遊戲曲子是自己的永恆最愛,像刺激的戰鬥曲,又或者是悠閒的城鎮曲子。不過除了BGM之外,遊戲主題曲也很容易讓人留有印象,特別是如果寫下的歌詞貼近遊戲意境的話,震撼玩者心靈的機會更大。這次想跟大家談談的各種遊戲主題曲的古今,當中還有不少我的最愛呢!

沒有主唱的主題曲

自從80年代起,遊戲越來越重視背景音樂,而像《超級瑪利奧兄弟》的「叮叮叮、叮叮、叮~」之類,不少為經典的BGM也被玩者視為該作品的主題音樂。當然,亦有些作品會特意為作品打造主題音樂,通常都會是遊戲的標題BGM或者版面曲目。當然,紅白機等主機在軟硬件上機能均嚴重不足,要為主題音樂配上主唱收錄成主題曲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充滿小學生發想力的紅白機年代,又怎會被這小小的問題考驗到?沒有主唱的話,讓玩者自己唱就可以了!

不知各位有沒有聽過一款名為《Son Son》的遊戲?它是1984年由Capcon製作的橫向射擊遊戲,玩者要操作孫悟空或者豬八戒在6條戰線上一邊移動一邊打倒襲來的敵人,在街機場上頗具人氣。後來於翌年移植到紅白機上,這時開發組特意為主題BGM寫上歌詞並刊於說明書上,歌詞內容大概是描述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打倒山賊去往天竺去,頗有兒童卡通片主題曲的感覺。

歌手就由玩者自己去當!

不知那時有多少小朋友抵受不住歌詞的魅力,開口嘗嘗唱看呢?但只有歌詞的話,又如何知道自己唱得好不好?在這在問題上,1988年紅白機的《骷髏13 第一章 諸神的黃昏(ゴルゴ13 第一章 神々の黄昏)》「看似」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法。如其名字一樣,此作是把男人浪漫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著名漫畫《骷髏13》之電玩版,而遊戲本身也有不少獨特之處,例如把遊戲以動畫回數形式表達,Game Over後的續關會稱為「第2集」,如此類推;又或者加入對小學生而言心跳加速的色色場面等。另外,此作的卡拉OK模式亦是其中之一。

跟《Son Son》一樣,此作同樣為主題BGM上加上歌詞,而且只要在遊戲過程中按下Start暫停遊戲的話,遊戲便會跟隨BGM顯示字幕,如此一樣玩者就可以直接看著畫面唱。細心的是,如果玩者在此時用紅白機2號手掣的麥克風唱著曲子時,遊戲還會為玩者打分數!可惜正當大家以為開發組的心思喝采時,其實2號手掣的麥克風只能感應有沒有聲音流通,而不能判斷音域高低,換言之卡拉OK的得分數全是吹水……

長大之後,便知道在卡拉OK模式中得來的分數全無意義……

如果不計那些低成本的卡拉KO形式,而又有沒有含主唱主音的紅白機遊戲主題曲呢?那就要看看各位的準則了。像之前所說,當年的匣帶遊戲不可能收錄人聲主唱,所以亦曾衍生出用其他媒體另行收錄主題曲這點子來。
1986年紅白機磁碟機初期有一款相當獨得的作品《銀河傳承Galaxy Odyssey(銀河伝承 ギャラクシーオデッセイ)》,最大的特徵是其分類為「射擊RPG」——遊戲由操作戰機的縱向射擊,以及操作人類主角的縱向動作射擊兩方組成,途中玩者需要進行各種如RPG般的解謎才能繼續故事。

此作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它是早期其中一批用上跨媒體商售形式的作品。遊戲除了磁碟本體外,同封亦有短篇小說、設定資料集及收錄了主題曲及廣播劇的卡式錄音帶,滿有大作感。事實上,遊戲曾一度陷入開發資金不足情況,而開發商Atlus的始創人之一的原野直也氏為此向美軍售賣街機基板及點唱機,好不容易籌集足夠資金繼續開發。可是遊戲成品有大量Bug,遊戲風評及銷量均麻麻,浪費了其跨媒體內容。

雖然是遊戲主題曲,但卻不是收錄在遊戲內

除了《銀河傳承》外,紅白機年代還有另一款同樣用錄音帶方式收錄主題曲的作品,那就是1987年移植自街機的《雅典娜(アテナ)》。說到雅典娜,有些玩者會誤解此作的主角是《King of Fighters》系列活躍的超能力美少女麻宮雅典娜,但其實麻宮雅典娜是這名比堅尼女戰士的子孫,不是本尊。此作雖然是動作類別,但卻有收集武器道具強化己方的育成要素,後來被劣化移植到紅白機上,評價遠不及街機原版。

儘管如此,紅白機版隨遊戲附送街機續篇《Psycho Soldier(サイコソルジャー)》的同名主題曲錄音帶,令此作日後的命運有別於《銀河傳承》。首先遊戲包裝盒子相當大,盒子上亦畫上大大個比堅尼雅典娜,再加上雅典娜在古今遊戲界是個長青著名角色,令此作具有一家收藏價值。而且現SNK Playmore已沒有這曲子的原聲檔在手,換言之數量越來越少的附屬錄音帶成為唯一現世僅存的音源,那就更顯此作的價值。現時在中古市場流通的連盒美品,數萬日圓是少不了的。

連同錄音帶的紅白機版《雅典娜》大大盒印刷又好,是不少遊戲收藏家的目標

真人主唱創先河

若要數完全收錄在遊戲內、有主音主唱的電玩主題歌的話,上述提及過、1987年的《Psycho Soldier》大概是業界首創。作為《雅典娜》續篇,此作雖然保留了上集一定程度的強化元素,不過玩法則改為《Son Son》那樣的走上下戰線形式。此外遊戲加入了2人同遊模式,除了前作主角子孫的麻宮雅典娜外,還有日彼在《KOF》中同樣相當活躍的椎拳祟。

可是這款遊戲最為人認識的,始終是它是收錄人聲歌曲的始祖。此作的基板設有2組音源晶片——FM音源的BGM及ADPCM音源的主唱兩部分,主唱者為當時新進偶像清水香織小姐。在遊戲的第一版及指定版面開始時,主唱部分會伴隨BGM一同播放,BGM在此成了伴奏一樣。亦因為人聲主唱用了另一晶片處理關係,在日本國外版中主唱便更換成英文版。

BGM音源跟歌聲音源分開處理,這樣更換成英文版歌曲會方便一點

雖然此作並非第一款收錄了人聲的遊戲,但一般都是三兩句角色對白,要像《Psycho Soldier》那樣收錄了整首人聲主唱的曲子,該是前無古人的偉業。可惜在吵鬧的街機場上放播著音質麻麻的曲子,似乎有點浪費了人聲主題曲的點子。如要在家用機上安靜地聽到人聲主題歌的話,要為匣帶主流的遊戲加入人聲唱歌晶片,大大增加成本壓力,所以需要等待至採用CD媒體的主機登場才能實現。

1988年12月4日是世界第一台CD媒體的家用機,與主機一同發售除了《街霸1》之外,還有這款《NO.RI.KO》。此作是以偶像小川範子小姐為女主角的偶像交流AVG遊戲,故事講述玩者在車站拾到一名女生的乘車月票,玩者把車票交給車站讓職員轉交給女孩後,才發現這名女孩正是偶像小川範子。範子為了答謝玩者找回她的車票,於是邀玩者去看她的演唱會,而二人的交流由此展開。

遊戲內容都是跟範子約會,談談天選選項,玩玩小遊戲,單薄得很,可是不愧是CD Rom的首發作,此作充分反映出CD Rom2大容量的優勢——作中收錄了大量範子的真人照片,更收錄了她的2首曲子在遊戲進行時播放。須知80年代末紅白機的偶像遊戲如《光GENJI 滾軸危機(光GENJI ローラーパニック)》或《中山美穗的心跳高校(中山美穂のトキメキ ハイスクール)》,內容更荒誕、偶像樣子完全是小學生點點畫,當然也不可能收錄偶像的聲音及歌曲。若作為粉絲精品的話,《NO.RI.KO》在那時絕對是良心佳作。

《NO.RI.KO》雖然比較短,但作為當時的偶像遊戲卻是非常優秀

讓主題曲能代表遊戲

在《NO.RI.KO》之後,不少PCE CD Rom2的遊戲都設有人聲主題曲,例如《Cosmic Fantasy(コズミックファンタジー)》或者《銀河小姐傳說Yuna(銀河お嬢様伝説ユナ)》等。不只有美麗的CG,還有配音甚至是主題曲,CD Rom2的遊戲許多都有著一股動漫氣氛。

事實上,對比起受眾較廣的紅白機、超任或者MD,PCE的遊戲陣多少傾向御宅一方,在推美少女們方面頗為著墨,而這點亦反映在主題曲上——歌曲許多時都是邀角色聲優負責回,而不管遊戲故事如何歌詞亦多走戀愛為主的偶像風格。不是說這些曲子不好,只是作為一款電玩作品的主題曲,未必能好好代表其故事特徵。這個難解問題直到1997年經典名作RPG《Tales of Destiny》出現,才真真正正被打破。

在此之前,先要談談前作——1995年超任的《Tales of Phantasia》。此作原是由一家名為Wolf Team的中小型遊戲商開發,後來出資的Namco決定投下更多資源於此作上,不單讓遊戲用上48Mbit大容量匣帶,還請來了大名鼎鼎的漫畫家藤島康介氏負責插畫(超任原版的人設在此之前已決定好,因此超任的點陣畫跟藤島氏的設計不一樣,後來在其他平台的移植版則修正回),以及為作品找來配音及了主題曲《夢想不會完結(夢は終わらない)》。

《Tales of》系列經典場面之一的《TOP》動畫OP,其實是來自PS移植版,並非原版超任版

曲子主唱的吉田由香里小姐並非出身自動畫歌手或者聲優,而是一般的唱作歌手(但此曲不是由她所寫)。曲子質素相當好,但透過擴張超任匣帶容量而收錄出來的音質始終有限,而且亦少了PCE遊戲那些具迫力的漂亮CG配襯,多少減低了其吸引力,未能令曲子造成很大話題。

《TOP》開發後期時,Wolf Team與Namco鬧不和,其後前者主要成員辭職另起爐灶紅成Tri Ace,而Namco則招攬Wolf Team餘下的成員開發《Tales of》系列第二彈《TOD》。令人意想不到的是,Namco竟然請來了大人氣組合DEEN從零開始打造主題歌,造就了留名於電玩甚至是JPOP史上的經典名曲《如夢境一樣(夢であるように)》。
創作這曲子時,DEEN參考過設定資料後,決定以作中同伴里昂(リオン)的角度來描寫他們心目的遊戲的形象,完全為《TOD》度身訂造。至於開發商Namco亦找來了當時大人氣的動畫公司Production IG製作OP,不論聲畫都非常高質,只要高清化後在今天再看亦絕不失禮。

《TOD》的OP非常吸睛,再加上找JPOP歌手及樂隊來唱主題曲在當時非常嶄新,讓主題曲充分能代表到遊戲之餘,亦有助作品宣傳。更厲害的是此曲子更紅出電玩圈,至今此曲仍是DEEN的首本名曲之一。

人氣歌手組合配上動畫演出,得來的反應超乎想像般好

經典的主題曲們

《TOD》OP在大獲好評後,不僅令「JPOP歌手+動畫OP」成為《Tales of》系列必備元素,同時也更令其他遊戲商重視主題曲。比方說1999年PS的《Final Fantasy VIII》的《Eyes On Me》是首次出現在《FF》系列中的主題曲,而且更請來神壇級華語歌手王菲主唱,在華語系機迷間造成很大迴響。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曲伴隨著結局播片而行,細說著最終戰後各人的去向,演出構成非常出色。而曲子亦在當年第14屆日本Gold Disc大賞中勇奪年度歌曲大獎,風頭一時無兩。

除此之外,也有如1997年SS《櫻大戰》那樣將歌曲放在重點的作品。由於故事描述一群「早上是歌劇團的團員,晚上化身成保護帝都安全的特殊部隊」的少女們,因此邀來為女角們配音的都是唱歌了得的聲優,遊戲收錄的曲子亦比一般遊戲破格的多——除了OP《激!帝國華擊團》及ED《花開少女(花咲く乙女)》外,各主要女角自身都有收錄代表曲子。

既重視OPED也重視推妹子,新舊遊戲主題曲的概念在《櫻大戰》中通通用上

結果這招果然非常受落,《激!帝國華擊團》的單曲CD曾一度取下Oricon榜的第15位,後來《櫻大戰》更正式被長期舞台化,聲優們自身當上舞台劇演員扮演回作中角色,可說是時下十分流行的「2.5次元」——動漫遊戲改編舞台劇的始祖……噢,好像說得有點遠了。

話說回來,個人而言遊戲主題曲的最高峰年代在PS2時期。當時電玩界流行荷里活式的大作主義,喜歡將遊戲包裝成像電影般著重故事描寫的聲畫演出,間接令主題曲越來越被重視。好像2005年推出的《Kingdom Heart》,請來了在全球著名的日本歌姬——宇多田光唱作。除了日版的《光》之外,更為日本國外版寫上英文歌詞版《Simple and Clean》,非常貼心。之後《2》及《3》的主題曲繼續由宇多田創作,而《3》更分別製作了OP《Face My Fears》及ED《誓約(誓い)》,但我自己的話還是最愛《2》的《Passion》。

美麗的映像配上宇多田的曲子,《KH》本篇的主題曲全都很棒

除此之外,2003年由小島秀夫監製的PS2名作《ANUBIS ZONE OF THE ENDERS》的主題曲《Beyond the Bounds》都很值得一談。話說曲子是由英語及以芬蘭語為基礎的架空造語寫成,聽起來時非常像不明所意的神秘咒文,燃燒著我內中的中二魂。不過優秀的不只主題曲,話說遊戲OP長達7分半鐘,不單無刪剪完全收錄了長達5分多鐘的主題曲,還有大量小島氏擅長的映像及對白剪接,看完了這個OP後彷彿看了場型到七彩的SF電影精華集般。

雖然不明白曲子在唱甚麼,總就覺得好型就夠!

2010年代起至現在,雖然遊戲主題曲一如以往地多,不少質素都高,但能成為機迷們話題的似乎卻比以前少。我想這是因為現代的遊戲傾向玩者體驗上,特別是著重自由度的作品成為主流,電玩界重回重視遊玩性及畫面這些基本功上。當然「少」不代表「沒有」,當跑完《Final Fantasy XVI》邊看結局畫面邊聽著《觀月(月を見ていた)》時,可真是相當打動人心!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