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小鳥飛不起來? 芬蘭「國寶」Rovio困境當前
在手遊剛開始熱潮時,《Angry bird》的名字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不過好像沒多再聽到Rovio其他作品的消息。事實上他們一直也有在製作遊戲啦,但《Angry bird》始終還是他們的開國功臣就是了。究竟在《Angry bird》成名之前Rovio是如何經營公司的呢?
一切的起源自2003年於芬蘭的遊戲展「Assembly」舉行的手遊開發大賽,三名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以《King of the Cabbage World》成為了大會的勝利者。而成員之一的尼克拉斯·赫德(Niklas Hed)就開始了成為製作人的道路,而其堂兄米卡埃爾·赫德( Mikael Hed)也對遊戲製作相當感興趣,於是就成立了Rovio的前身「Relude」,兩年間除了把《King of the Cabbage World》賣給Digital Chocolate外,還得到天使投資者的資金,公司規模因而擴大,正式改名為「Rovio Mobile」。
跟從Nokia的腳步
既然定位為手遊公司,當然自然向他們熟識的領域前進。說到芬蘭,當然會想起強硬的手機王者Nokia吧。Rovio努力開發他們擅長的戰略作品,當中《Darkest Fear》系列就成為不少手遊玩家的回憶。然而其他的遊戲卻沒想像中反應良好,生意長期見紅的狀況下,總算在為Nokia提供內置作品《 Bounce 》系列而暫時渡過危機,然而公司內部覺得長此下去不是辦法,眼看新世代智能手機的面世,Rovio的決定為手遊市場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發逆轉 小鳥熱潮爆開了
手頭資金只夠完成一款遊戲,Rovio的製作人面臨破釜沈舟的決擇,遊戲設計師也只剩下也哥·伊沙洛(Jaakko Iisalo)一人而已,他對比以往受歡迎的要素,在「故事」、「角色」上加以強化,很自然地設計出《Angry bird》的一角色,以及他們共同的敵人壞豬,製作人公開坦言把豬當成敵人某程度上跟豬流感有關係,而壞豬搶鳥蛋的故事自然吸引不少人去留意該作。在程式員托莫·萊赫蒂寧(Tuomo Lehtinen)不斷調整物理演算碰撞機制後,《Angry bird》自推出就吸引不少芬蘭人遊玩,初嘗了Apps Store Top 1的滋味,而後來在Rovio的人員的PR營運努力下,《Angry bird》跑出安全區,成為了全球Apps Store Top 1!
走不出小鳥陰影
在《Angry bird》在全球得到全球成功後,Rovio當然也有嘗試《Angry bird》以外的嘗試,同樣以物理演算為賣點的《Amazing Alex》卻不如翻炒《Angry bird》冷飯的換皮作,最慘的是,把《Amazing Alex》機制反過來,製作小道具通關的《Bad Piggies》反而取得成功了,Rovio開始覺得似乎應專心經營《Angry bird》品牌。在多年內再推出更多的《Angry bird》版本,以及其他類型的作品如賽車遊戲《Angry bird GO》、RPG遊戲《 Angry bird Epic 》等等。
娛樂事務雙面刃
長期依賴《Angry bird》的狀況下,Rovio在市場上迎來多場滑鐵盧,2014年末的財報中一度利潤下滑52%,再加上裁員風波,令米卡埃爾·赫德這名開國CEO下台。其實他們蝕錢不單是遊戲營運層面,而是世界各地的主題公園以及主題店因為《Angry bird》流行退卻而出現虧損甚至倒閉。在新CEO佩卡·蘭塔拉的領導下,《Angry bird》才出現完全不同的變化:《Angry bird 2》增加了卡片機制、電影發行順勢推出的《Angry bird Action》、由Joycity開發的《Angry bird Dice》等,才令業務稍為健康一點。
未來的動向?
現在的確是Rovio最艱難的時候:只能消費《Angry bird》品牌、新作《Battle Bay》、《Fruit Nibblers》也未見突破位,的確《Angry bird》對Rovio的影響實在太大,公司內部甚至一度想將之與《Mickey Mouse》、《瑪利歐》等IP看齊,然而如果經營策略不善,沒為自己留下一條生路的話,恐怕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且看在踏入十年頭的《Angry bird》能否人氣回昇,令Rovio透口氣,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