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隨筆:Sony手提機回顧(下) VITA接二連三的失策

上回談完PSP,今回又怎可以少了弟弟——PS VITA的份兒?在手提遊戲機市場上,PSP的確完全敗給主要對手DS,但作為一個商品,尤其是首次嘗試推出手提機,卻能最終達8000萬以上銷量,PSP是成功的。亦因為有了這次成功,Sony也放膽投放資源往下世代手提機上,那就是VITA。

除了介面比較醜之外,我可是相當喜歡這台主機,可惜結果卻只有約1600萬銷量,情況慘絕人寰,也令Sony十多年來再也不敢碰手提機市場。現在回首一看,VITA的所有優點特徵,其實都被時機、對手,甚至是自己的商策一一打倒。

多媒體機能不再吸引

距離PSP面世約7年,Sony第二代手提遊戲機PS VITA於2011年12月17日於日本首發,其「VITA」一字是拉丁文「生活」的意思,就是希望主機能融入用家的生活中,我想這也反映出VITA的重點特徵之一——多媒體功能。除了打機外,用家還能用VITA作形形式式的娛樂。

上回曾說過,PSP的多媒體功能是同期攜帶裝置無法比擬,來到VITA上這方面更大幅加碼。首先最注目的是主機用上5吋OLED觸屏,不單畫面及解像度比PSP大得多,而且發色非常漂亮,又對應觸摸操作。不過OLED機只限初期的PCH-1000系列,之後的型號只有普通液晶。還記得昔日天真的我打算購入第2台VITA時,誤信網民評價「OLED畫面跟液晶其實差不多,不把兩台機靠在一起的話根本發覺不了分別」,結果買了PCH-2000一開機3秒後立即後悔!買VITA真的要買OLED版……

OLED畫面(上)真是漂亮多了…

另一方面,Sony為了強化VITA的網上連結,還破天荒地為部分型號的主機加入SIM卡卡槽,讓主機能在WiFi以外的地方隨時用3G連接上網,當然也有無SIM卡槽的純WiFi版本供選擇。說起來,香港官方行貨的發售日僅比日本遲約一星期左右,是日本以外其中一個最快公式發售的地方,而且當年SCEH更與one 2 free(CSL)合作賣機,one 2 free更推出VITA 3G預付卡及月費計劃。吊詭的是,這些VITA 3G計劃其實沒有限制VITA專用,加入了計劃後可以把SIM卡插往其他手機上,而行版VITA亦對應one 2 free以外的電信公司SIM卡,那麼VITA的3G計劃到底是為何而生……?

既然重視對應網絡,VITA除網絡瀏覽器外還有電郵及大量的流行SNS和網絡服務App,比方說Youtube、Twitter、Flickr、Facebook、各種電視串流平台、電子書閱讀器……由於VITA可用觸屏鍵盤輸入文字,所以透過VITA用這些App並不會不就手,甚至我覺得VITA的Nico NicoApp更是最好的Nico Nico播放器(個人談)。此外,VITA同樣可使用Skype,再配合3G功能的話連手機的通話功能都能辦到。

直接用VITA把遊戲擷圖發佈往不同的SNS上

當然,VITA還如PSP一樣能自由讀取圖像映像檔及音樂檔。來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VITA簡直就像一部手機呢?那麼反過來看,既然手機能做到的,為甚麼不讓手機來做?

2004年是一個沒有iPhone的年代,所以PSP才會被視為萬能多媒體播放器。不過VITA推出的2011年,已經是連裝有Siri的iPhone 4S都已面世的年代,儘管VITA在多媒體播放及網絡連結上比PSP優秀得多,但和智能手機相比的話就似乎不怎麼突出——除了玩專用遊戲外,智能手機中App Store的App量比VITA多得多,變相可做的事情絕對比VITA更多。不是VITA做得不好,而只是VITA已經被時代趕上了。

再加上VITA不像PSP般打割喉戰,純WiFi版需要24,980日圓,而3G/WiFi版更要29,980日圓,儘管OLED真的很漂亮,但對輕量玩者來說,以此價格來購入許多功能跟手機相同的裝備又好像不太值得……

後方兼容麻麻煩

既然多媒體功能不再成為吸客的一大賣點,換言之VITA要回歸原點——手提遊戲機的定位上,以遊戲軟件作招徠。這方面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那就是「向下兼容」和「人氣作」。

上回說過,PSP採用專用光碟UMD為遊戲媒介是一大敗北。光碟盤重量不輕、讀碟時間長、讀碟時會有噪音、光碟盤容易損壞、UMD不便攜帶外出……推出不久UMD帶來的問題漸漸浮現,來到中期時,Sony嘗試以較前衛的想法來解決,促成2009年11月PSP Go的誕生。

PSP Go是一台完全去除遊戲插入槽的手提遊戲機,取而代之則是透過PS Stores購入數碼版遊戲於主機中遊玩。如此一來,主機能做到非常輕巧,而且完全下載形式亦有利於外出時更換遊戲,完全將UMD帶來的不便除去。

完全下載型主機PSP Go是時代尖端過頭的產物

以今時今日的角度來看,完全下載型遊戲機其實沒甚麼大問題,像PS5及Xbox Series S都有純數碼版,可是在十多年前機迷的觀感卻是另一回事。當年大家覺得數碼版不及實體版「實在」,而且遊戲不能在二手市場出售或購入;兩者價格相約甚至是一樣下,玩者還是傾向傳統的實體版。再加上價格比舊PSP高,銷量非常不濟,最終官方在2011年4月宣佈停產,前後不足2年,蝕到腎虧。

說回VITA,隨著晶片技術越來越成熟,VITA亦從上代的光碟盤改為專用遊戲片,一下子去除了UMD的缺點,同時下載形式的數碼遊戲市場亦漸漸成熟,比PSP Go更為完善。然而亦因為沒有了UMD盤,向下兼容PSP遊戲成為VITA一大難題。在PSP Go時期,玩者就算手上有PSP實體遊戲,如欲想在PSP Go上玩相同遊戲的話,就只有再付費下載,而在VITA年代則多了個奇特的方法——UMD Passport。

簡單來說,UMD Passport是下載專用的特價版PSP遊戲,價格雖然不一但一般為1、2千日圓左右,比起相同的正價下載版便宜得多,不過事前需要有一台PSP及相同的UMD實體遊戲才能啟動。首先,玩者要將UMD登錄App下載到PSP上,然後插入UMD遊戲啟動登錄App,這樣該UMD就會記錄到玩者的PSN戶口裡(每片UMD只可登錄一次關係,所以能堵塞同一UMD登錄多次的問題),而在這個狀態下的PSN戶口才能購入相關UMD Passport。順帶一提,UMD Passport非VITA專用,PSP Go亦能購入。

明明手上有實體版,但卻又要花錢花工夫才能玩到UMD Passport

UMD Passport光是聽聽手續已經覺得麻煩,而且雖說價格不高,但明明已經有實體版卻要為數碼版再花錢,許多人還是覺得不值,因此UMD Passport人氣亦平平。長久以來,向下兼容都是主機初期的優勢之一,GBA對應GB遊戲;DS對應GBA遊戲、PS3對應PS1、2,就算是近年主機不再直接向下兼容,亦會有下載版及Game Pass等月費計劃讓玩者能玩回上代主機遊戲。

而在PSP年代,Sony已經儲下一定人數的固有用家,特別是《MHP》系列,如果VITA能直接對應PSP的《MH》的話,總會有些玩者願意把主機「升級」往VITA。用新機玩舊遊戲的玩者能支撐一定數目的主機銷量,令初期銷售數字變得較標青,強化第三商登陸新機的信心。現在沒有PSP遊戲支援,變相主機銷量全要由新作推動,那麼VITA的新作表現又如何呢?

VITA因向下兼容問題,無法順利承繼PSP時期留下來的《MH》用家

殺手遊戲欠奉

VITA初期的遊戲可說是苦戰連連,不是說作品不夠好,剛好相反以PS家族來說,初期遊戲陣既有一定的量,質素亦相當高。其中最著名的是2012年6月推出、從PS2來的強化移植作《Persona 4 The Golden》,完美程度即使到了2020年6月14日移植往Steam上時,亦馬上取得當日銷量榜冠軍,絕對是《P》系列的經典名作。另外Wii的飲恨隱世神作《朧村正》,終能藉著VITA移植版重得合理評價,銷量也由Wii版的4.5萬增至VITA版的10萬以上。而本人的《英雄傳說 零之軌跡》、《碧之軌跡》亦是在VITA上遊玩,全配音可真正爆!

VITA版的《朧村正》不只是本篇,就連新增的DLC都非常好評

至於完全新作,狩獵類作品《SOUL SACRIFICE》及《討鬼傳》均取得不俗回響。另外除了一般作品外,也有如極少數活用VITA背部觸板的《GRAVITY DAZE》,又或者像與七次元美少女交流的網絡專用遊戲《Ciel nosurge》等,都是凸顯VITA特徵的良作。

VITA初期市場佔有率不足,大大影響遊戲銷量,當年像《P4G》、《初音未來 -Project DIVA-》能在發售首周突破10萬銷量的作品寥寥可數,甚至當時有人戲稱「《初音未來》是VITA的救世主!」。不過VITA慢慢地得到核心機迷、特別是日系遊戲迷的支持。比方說2013年的《God Eater 2》同時於PSP、VITA上平台推出,在合共約70萬銷量中有約39萬為VITA版,可看出PSP玩者正流向VITA。

不似以往PS系列,VITA的遊戲軟件銷量與主機銷量比例很高,証明用家都是衝著遊戲而來。可惜對比於主要對手3DS,市場佔有率卻是天與地相比。正當2015年的全機種制霸名作《Minecraft》之VITA版是首款突破100萬銷量的VITA遊戲時,3DS早已有如《Mario Kart 7》等多款百萬人氣作,同時也有像《妖怪手錶》系列從3DS平台育成出來的大人氣作品。

VITA最高銷量的作品《Minecraft》也只能達百萬套水平,跟3DS的人氣作相差甚遠

不過對VITA最大打擊在於當年PSP最大殺著《MH》系列,竟然跑往3DS開展繼續新系列。這也難怪,《MH》對VITA來說很重要,但對Capcom來說也很重要,《MHP》之前的系列大概只有每集數十萬銷量,現在卻是數百萬的頂級作品,在新手提機年代選擇較高市場佔有率的一方亦無可厚非。事實上,後續的3DS《MH》系列每集銷量均有4百多萬,從商業上來看,登陸3DS似乎是個正確選擇,但從玩者及系列發展的角度出發呢?

從2011年至2019年為止,系列都是於3DS或WiiU推出,然而因為任天堂平為機能較低,令《MH》系列的聲畫及操作受到很大方面限制。在這段時間《MH》迷都希望能看到高清版的《MH》,可是最終系列還是沒在VITA或PS3上正式登場。直到2019年PS4《~World》的出現,機迷終能嘗到一直期望的真正次世代《MH》,而遊戲仍取得1750萬系列最高銷量,可見《MH》還是傾向核心機迷市場。

那麼如果當年Capcom願意在高機能的VITA上經營《MH》的話,系列會不會比3DS年代更輝煌呢?可惜歷史是沒有「如果」的……

機迷們欲見到的VITA版《MH》最終都未能實現

市場定位出問題

VITA機能優秀,有足夠能耐推出家用機級數作品,因此從中期開始,VITA許多遊戲都是與PS3及PS4作同時跨平台發售。好像《機戰》、《無雙》等,甚至連《討鬼傳》這個VITA始發的IP,第2集都走PS3、VITA雙平台。另外一些可多人數同遊的作品好像《Dragon’s Crown》之類,即使是PS3版或之後的PS4版,都可以與VITA作跨平台同遊……感覺上除了遊玩平台不同之外,遊戲質素等其他元素都幾乎一樣似的。

雖然能運作到家用機程度的作品相當了不起,但隨著跨平台作品越來越多,VITA作為手提遊戲機的特色變得越來越小,而PS VITA TV的出現正好反映出這個情況。2013年推出的VITA TV正正是「家用版VITA」——一個約110克的小盒子,連接上電源、HDMI線及DUAL SHOCK系列手掣後,便可以利用家中的大電視遊玩VITA遊戲。

VITA TV既是PS家族中最輕巧的家用機,也是最便宜的主機,本體單體售價不足1萬日圓。如果覺得PS3、PS4昂貴但又想玩PS系的家用遊戲時,VITA TV或許是個不錯選擇。

VITA TV發售時間只有2年3個月,非常短命

正當VITA的遊戲能以家用機方式呈現時,PS3/PS4的遊戲又可以真正地在VITA上遊玩,在此說的不是跨平台作品,而是VITA的搖控能力。我想許多人都知道,VITA能與PS3/PS4連動,將玩者手上的VITA變成PS3/PS4的手掣,在同一網絡下進行無線搖控。有了這功能,玩者即使家住萬呎大宅,也可以拿上VITA在屋內四圍走四圍打,不過要拿出街玩就沒有辦法了。

來到這裡,手提機VITA和家用機的PS3/PS4之間界線越來越模糊。本來遊戲不受手提家用限制是電玩一大方向,可是VITA並非打從一開始就打算向這個方向走,而是老老實實地突入手提市場,後來才加以強化與家用機的聯繫走平台自由路線,所以不管是VITA TV還是搖控功能都好像有點半吊子。如果只看VITA的話,主機能作這方面嘗試是好事,或許後繼機能更完美地聯繫家用機吧……

雖然VITA的新遊戲在2015年後不斷減少,但因為搖控功能及舊遊戲下載仍然吸引關係,主機要到2019年才正式停產

不過來到2017年,一台真正平台自由主機「Switch」面世。不用另外購入別版本遊戲,又不用準備兩台遊戲機,便已經做到多年來機迷夢想的隨時隨地的打機環境,將VITA後續的可能性完全蓋過。事實上,現代的電玩以遊戲軟件為本,不只是Switch,像Steam Deck及PlayStation Portal都是這方面之下而成的產物。

智能電話普及、後方兼容受限、沒有Killer Soft、軟件與家用機版重疊……VITA的特徵都被不可抗力及可抗力通通抵銷,最終VITA於2019年宣布停產,正式結束它的生涯。儘管它在商業上大敗,可是包括我在內在不少機迷心中卻是台出色的遊戲機。高機能、多功能,遊戲傾向機迷向,再加上PS Store有大量PS、PS2、PSP甚至是PC-E舊遊戲下載,絕對是舊機迷不可多得的恩物!

延伸閱讀:遊遊隨筆:Sony手提機回顧(上) 我們的PSP年代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