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遊隨筆:夏日震騰騰‧暢談恐怖遊戲.II

上期繼續談談恐怖遊戲。上回集中說過動態系的恐怖遊戲後,這次則找來些靜態系例子研究研究。或許不少人會覺得,動作元素極少甚至沒有的恐怖遊戲,似乎缺乏了手忙腳亂的緊張感。雖然這也正確,可是靜態的恐怖作品亦有不少能讓玩者嚇破膽的點子。

文字系

由於我是個笨拙的人,所以比起經常被追趕的動態系恐怖遊戲,還是靜態系比較適合我。靜態系就是指含極少量甚至不含動作成份的遊戲,如指令選擇或純文字之類。比起上回談過的動作或生存類,或許這次要談的作品名氣稍有不足,但論恐怖程度卻絕不下於各人氣名作。

80年代的家用電玩界目標年齡層較低,真正談得上是恐怖遊戲的其實不算多,即使有亦多是當時流行的動作類別,如移植自街機的PCE版《Splatter House》便是典型例子。不過這也不代表沒有靜態系名作。事實上,指令選擇型AVG在80年代的電腦平台上頗為盛行,而混合了恐怖元素的作品也自然少不了。

即使要推出恐怖遊戲,在80年代還是選擇動作類型比較有利

1988年Enix就曾在PC-8801上推出名為《Angelus惡魔的福音》的恐怖懸疑AVG。故事講述在秘魯及日本分相繼出現突然怪死事件,死者不約而同地在死前浮現血管、皮膚變成綠色的可怕症狀。這時英國記者拜恩在工幹完成後,回程乘飛機時其鄰座的乘客突然因這奇病而死,目睹此情此景的拜恩於是開始著手調查事件,卻發現事件原來跟邪教及邪神有關……

此作在遊玩系統上沒甚麼特別,都是選選指令走走分歧般非常傳統,不過不負PC-8801的圖像表現力,CG量既多質量又好,特別由數幅CG構成受怪病襲擊而死的人們樣子,正是遊戲最大的恐怖來源。此外,故事圍繞古代文書及邪教儀式等超自然點子,亦為遊戲增加詭異氣氛。順帶一提,此作音樂由以《DQ》系列聞名天下的大作曲家椙山浩一(すぎやまこういち)氏負責,BGM當然不會失準了。

雖然恐怖程度只屬一般,可是聲畫及故事均屬佳作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Angelus》可能說不上很恐怖,不過以當時的AVG而言不論是故事及聲畫均屬名作之列。只是結局後仍有伏線未被回收,原先預定的續集《~Holy Night》卻無疾而終,算是一大遺憾。

不過如《Angelus》那樣在PC上流行的文字至AVG作品,在家用機上則屬少數派。但另一方面,家用機上卻出現了新形式的文字型遊戲——音聲小說;而此新類別亦與同期的《Clock Tower》,可說是一同推動當時恐怖遊戲的先鋒。

音聲小說首作《弟切草》是由製作《DQ》第一集至第五集的Chun Soft開發之完全新作。「弟切草」為一種中文名為小連翹的黃色小花,在中醫上能用於止血上,而在日本這植物有個悲劇傳說。平安年代有一對兄弟,養鷹的兄長發現用此植物能治療鷹各種傷勢。本來這秘密只告訴弟弟一人知道,但弟弟卻忍不住將秘密告訴給他的戀人,而戀人又再告訴她身邊的親友,最終全人類都知道這道靈丹妙藥。為此而盛怒的兄長砍下了弟弟的頭顱,傷心欲絕的戀人亦隨後殉情而死……後世人們於是把這植物改名為弟切草。

弟切草有著復仇、秘密及怨恨的花語,此作故事正是以弟切草的花語為藍本撰寫。故事主角與女友奈美在深夜郊外駕車時故障,為了求助二人穿過森林來到一座古老大宅。可是進入大宅後,二人不但經歷各種可怕的事,更漸漸透露奈美的身世之謎。

電子小說先河的《弟切草》讓靜態的恐怖遊戲漸露頭角

有別於以往以對話為主的分歧選擇AVG,音聲小說則集中於文章上——故事文章如小說般在整個畫面上表示,而反映文章景象的畫面則被設定成背景放於文章後。遊戲在指定地方會出現故事選項,這些選項則反映在結局分歧上,有點像實體Game Book。不過電子小說最特別之處在於隨著周回數目增加,劇情分歧、不同點亦會越來越多,從而讓玩者進一步接近謎底核心。

這種從重複周回來揭開故事真相的玩法不但嶄新,而且十分適合《弟切草》這種驚慄小說,再加上背景CG沒有明確出現各角色立繪,只會集中於描繪背景及各意境,亦為玩者留下想像空間。《弟切草》初出時人氣平平,但卻確實為恐怖遊戲開拓新境地,其後音聲小說第二彈《鎌鼬之夜(かまいたちの夜)》憑著更成熟的遊戲設計及故事,更成為文字AVG的不朽經典。

嚴格來說,《鎌鼬之夜》是懸疑推理而非純恐怖類,所以在此請恕不詳談,但有趣的是,此作本篇(推理篇)正常結局的恐怖程度大概只有《金田一》感覺左右,可是本篇後會開放其他分歧,讓故事在相同的起首(在風雪下受困於民宿的遊客們)下能發展出間諜戰、惡靈戰、搞笑篇,甚至是無限循環劇(男女主角一同玩名為《鎌井們之夜》的電玩)。這些外傳中部分篇章,又或者是部分推理篇Bad End的恐怖感不下於一線恐怖遊戲,亦因如此令《鎌鼬之夜》在恐怖界別中頗具名氣,音聲小說在同期變成恐怖界別的新寵兒。

《鎌鼬之夜》的主線雖是懸疑,但不少劇情及副線的恐怖度絕對不容輕看

從超任開始,恐怖音聲小說時有於各年代出現,較著名的有《夜光蟲》、《石榴之味(ざくろの味)》、《黑之十三(黒ノ十三)》、《忌火起草》、《四八(暫稱)》等,而今回想和大家詳談的則有1995年超任的《在學校的恐怖故事(学校であった怖い話)》。

在此作中,玩者扮演某高校的新聞部新人,受部長指示開始在學園收集七不思議特輯的材料,並約好7名不認識的學生,在放學後於舊校舍分享他們所知的不思議故事。不過到了約定時間,到場人士卻只有6人。為省時間眾人決定不再等餘下的1人,眾人開始了他們的怪談分享……

遊戲開始時,玩者可選擇要聽哪個怪談的先後次序,各怪談途中會出現分歧來改變內容發展。別以為遊戲變化僅此而已,因為根據玩者選擇的怪談次序,各人道出的怪談內容會完全不一樣,因此實際怪談數目不是6、7個而是有50個!而且有時候各怪談之間又會互相影響,所以光是怪談本身變化已經十分多。

另一方面,除怪談本身外,主角及其他6人亦會在分享怪談其間經歷些怪事,亦即是「主線故事」。事實上,包括主角(玩者)在內在怪談大會中全登場角色多多少少有些秘密或怪癖,根據主線發展各人的特徵會隨之而展開,從而影響最終結局取向。簡單來說,就是有時候某些角色會殺人、某些角色會被殺;有時主角死掉卻是Good End……另外,有時之前玩者聽過、以為是虛構的怪談內容會反映在現實主線上,湊成巧妙的伏線。

與其說是恐怖的怪談,倒不如說是一群開怪談大會的人們所遇上的恐怖經歷更為貼切

總合來說,整個遊戲的恐怖元素並非來自各怪談,而是從主線上看著各人的豹變,充分反映出人們的瘋狂及惡意,果然生人比靈異更可怕!此外,此作採用日系遊戲很少出現的真人照片來製作遊戲畫像,亦為作品增添了恐怖氣氛。

從恐怖遊戲的角度來看此外十分出色,只是分歧變化實在太多,不習慣此類作品的朋友要不看攻略玩出所有結局極之困難……說起來,近日在Switch上剛推出了由原作劇本飯島多紀哉氏負責執筆及監修的半重製半新作的《Apathy鳴神學園七不思議事件》,雖然據聞結局數比超任版更多,但考慮到現今UI水平來看,或許《鳴神學園》會更適合新手也說不定。

畫面從真人照片改為插畫的《Apathy鳴神學園七不思議事件》,結局數竟多達555個,要完走此作的話膽量及耐性缺一不可

電子小說甚至是文字AVG在家用電玩界中只屬小眾,不過在日本PC遊戲卻是主流中的主流,特定是人稱美少女遊戲的角色主導類別,幾乎全一色是文字類別。亦因如此,從家用機電子小說中流行的恐怖元素,也漸漸為美少女遊戲界帶來影響。有趣的是,在尺度上可以很大膽的美少女遊戲能有更多嚇人手段,除了血腥獵奇外,還有個人覺得恐怖度破表的電波文。

所謂電波文就是把思緒混亂、甚至是有精神問題的人的所思所想化成的文章。由於內容不時過激且無法讓普通人理解,很容易令人陷入不安,也成為電波系遊戲的恐怖根源。《終之空(終ノ空)》、《美好日子~不連續存在~(素晴らしき日々~不連続存在~)》或《教我再見(さよならを教えて)》等都是美少女遊戲的電波名作,不過它們除電波外還包含著非常過激的內容,在此請恕避談。不過如果想試試電波遊戲但又不想看些很過份的場景時,可能《心跳文藝部(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是個不錯選擇。

此作為2017年由Team Salvato於Steam上發行的獨立遊戲,玩者可自由決定遊戲價位,甚至不付錢也可以玩。故事主角是一名喜歡ACG的普通男生,有一天他受他的青梅竹馬Sayori邀請,加入由她擔任副會長的文藝部。除Sayori外,學部還有喜歡可愛東西亦喜歡逞強的Natsuki、成熟且有幾分神秘氣氛的文學少女Yuri,與及美貌與智慧並重的部長Monika。就這樣,主角……不、是玩者開始了周旋於4名美少女的不可思意的學園生活……

加入可愛女生組成的文藝部下場可能很悲慘……

雖然除一些分歧外,遊戲還設有詩句創作元素,玩者可由不同句子中組合出詩詞給各女生看,以提升女生好感。不過這些影響都對故事流程影響很少,基本上都是一直線劇情。另外,遊戲大概只需要3、4小時就能破關,完全沒難度……只要大家有膽量的話!

此作最出色的地方在於其演出打破作品與玩者之間的第四壁,各嚇人的地方並非只流於駭人畫面或文字,而且更會利用擬似Bug來直接衝擊玩者心理,營造驚嚇氣,比方說隨著周回數增加女生的立繪花畫面、文字對白有亂碼,又或者突然終止遊戲程式等。玩者對抗這些「Bug」的手段有時亦需要在遊戲外進行,如要自行刪除遊戲檔案內的角色存檔之類。

連同隱藏結局在內此作共有2個結局,但不論是哪個結局到最後遊戲都會強行終止運作,結局後無法再起動遊戲程式。聽起來開發組似乎有點蠻不講理,但如果各位實實在在玩過此作,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後,便會知道背後總有一個暖心的故事……

個人來說,不管是遊戲內的主線劇情及各種驚嚇的後設梗都十分出色,而上年此作以加強版的形式《~Plus!》移植到各主流家用機上,各位不妨趁機會一嘗。順帶一提,《DDLC》的表現手法雖然十分創新,可是它卻非史上第一作。其實早在2013年,著名跨媒體創作公司Nitro+的美少女遊戲《你與她與她的戀愛。(君と彼女と彼女の恋。)》亦活用後設機關來嚇人,不過此作由於是成人遊戲關係,知名度及流通量自然低得多。

有興趣一嘗《DDLC》的朋友,建議別先看任何攻略或資料的情況下遊玩


探索系

最後想談的類別雖然是讓玩者直接操作角色,但又不是打打殺殺或者迴避怪物追殺之類,而是如探靈那樣去奇怪的地方探索,看看有甚麼嚇人的東西等著大家。這種遊戲往往包含著推理或解謎元素,不過由於整個遊戲始終都是到處走走,很容易讓玩者覺得內容單薄,需要電玩文化發展至相當成熟後,這些作品才慢慢出現。

1996年起由Human製作的《Twilight Syndrome(トワイライトシンドローム)》系列或許是較早一批的純探索恐怖作品。此系列首作分成《探索篇》及《究明篇》上下2集,各集收錄了5個單元故事,不過全都是圍繞3名各有個性的靈感的女生主角,深入各地靈探去找尋相關都市傳說的真相。

玩法方面,玩者直接操作女子三人組先在學園打聽不同的都市傳說,然後到目的地找尋真相,過程中如遇上驚嚇的事情時,會增加位置畫面上方的驚嚇計,若驚嚇計升至一定程度時女生就會暈倒甚至被嚇死。根據分歧選擇及行動,各單元故事分成大吉、中吉及小吉三種結局。

《Twilight Syndrome》除了恐怖氣氛外,懷舊的昭和背景也是注目點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行街遊戲」,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很無聊,可是遊戲內的對白量十分多,而且內容都很有一般女子高中生閒話家常的感覺,無形中給予人一種貼地、親切的現實感。另一方面,遊戲重點的恐怖氣氛不錯之餘,也嘗試藉此探索些歷史或者社會問題等深層層次,同時亦會認識更多三名女生的內心心境,絕不只限於驚嚇場面。再加上遊戲舞台位於有點老舊的小鎮上,遊走其中能感受到昭和年代的懷舊氣氛。

除了《Twilight Syndrome》之外,2004年的免費同人遊戲《夢日記(ゆめにっき)》亦是另一款著名行街作品。作中主角是一名只願意留在自己房間的少女,玩者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返床睡覺,進入千奇百怪的夢境中遊蕩,醒來的話又再入睡……嚴格來說此作並非主打恐怖,然而有些夢境設計相當嚇人,再加上一個鬱結感極強的結局,玩起來時多少讓人不寒而悚。

《夢日記》中遇到的夢境既可愛又可怕……

論氣氛,《Twilight Syndrome》及《夢日記》均相當出色,可是兩者同有一個相同問題,就是遊戲性非常薄弱;這兩個特徵可說是行街遊戲死穴。不過萬萬想不到,到了2014年在PS4上登場的一款免費體驗版遊戲《P.T.》,為這種動作性低的探索AVG、甚至是整個恐怖遊戲界帶來莫大衝擊。

作品名《P.T.》取自「Playable Teaser」的頭文字,最初定位為生存恐怖名作系列《Silent Hill》的新作概念試玩作,由電玩業界知名的小島秀夫氏監督。雖然隨著小島氏與當時效力的Konami鬧翻,不但令《Silent Hill》新作胎死腹中,就連《P.T.》也從PSN上下架。現在想玩此作的話,除了開動仍留在PS4硬碟盤內的舊遊戲檔外再沒有其他官方方法,這亦是讓《P.T.》成為幻之名作的原因之一。

在此作中,玩者要在一個呈L字型、無限循環的住宅走廊上遊走,基本上玩者可以做的行動就只有「走」及「看」兩種;如果想調查特定地方的話可按R3擴大視點。玩者每次走在走廊上時,本是平平無奇走廊會一點點地改變,並且遇上各種可怕的靈異事件。而玩者需要從靈異事件中找尋解謎線索,利用觀察和聆聽來解開一名叫Lisa的女子的悲慘經歷,以及找方法脫出這個鬼地方。

不斷在一條平凡的走廊徘徊,逐少逐少觀察其變化

雖然操作單純得很,不過遊戲的解謎卻非常深奧,例如要不斷重複觀察相同地點來看其變化;在適當的時間步行一定次數……如沒看攻略要破關的話難得要命。但另一方面,亦因為系統極限地簡單化,令玩者彷彿身在鬼屋中遇上靈異事件般的駭人體驗深得好評,而且解謎設計精巧,玩者不用看大量對白或文章,就能大概推斷故事的來龍去脈。

《P.T.》之後出現了不少如《Visage》或《還願》等的致敬作品,但個人覺得《P.T.》為恐怖遊戲帶來了兩大衝擊——第一點是操作十分簡單,幾乎一上手就馬上懂玩;而第二點則是遊玩時間短,一般都是1至3時間內能破關的小品作。近年來開始流行起小品式的恐怖遊戲,務求將遊戲最可怕的一面濃縮在1、2小時內,讓玩者「即開即食」;而Chilla’s Art的一系列作品正是這方面的好例子。

《P.T.》雖然只是款免費體驗版遊戲,但卻影響了不少後續的恐怖作品

Chilla’s Art是由一對兄弟組成的獨立遊戲製作組,他們透過Patreon籌集資金製作遊戲於Steam上發售;從2018年起首作《Evie》至現時點最新作《The Closing Shift 閉店事件》為止,他們已經製作了20款遊戲,清一式是恐怖作品。

他們的作品內容既有靈異系恐怖,亦有人為的恐怖(如被跟蹤狂跟蹤),不過許多時作品都會有幾個共通點。首先是作品一般都不會有BGM,對白亦只有字幕沒有音聲,唯一的聲音大概只有開關門之類的雜音SE。其次不少作品都會要求玩者做些非常簡單、很枯燥而又很常見的事情,例如當便利店店員為客人結帳、整理貨物;當派遣員派件;當個小侍應每天上班下班……從中多少又會引伸出形形式式的現實社會問題,如此一來遊戲就能快速地引發玩者共鳴。

Chilla’s Art各作既便宜又短又恐怖,可說是為繁忙的都市人貼身而設

Chilla’s Art製作遊戲的畫面一般都不怎樣漂亮,不少時候更直接把人像照片直接當成貼圖貼在多邊形角色上,手法粗糙,但亦因如此成功營造出恐怖谷。此外,各作雖然短,不過既有解謎元素又有多重結局,而且過程中包含著大量需要考察的伏線,玩者必須要完成遊戲後加以思考,才能湊出故事真相;作為電玩的完成度相當高。

遊玩時間短、設計簡單、大量尖叫場面、考察有趣……Chilla’s Art的作品非常適合直播打機之用,事實上也有許多Youtuber都鍾情於遊玩他們的遊戲,無形中為這些作品賣廣告。所以Chilla’s Art的出品雖然都是小粒作,但在現今的恐怖遊戲界中卻有一定地位,各作亦均有水準,加上價格都非常相宜,好奇想試試自己膽量的話這絕對是個好選擇。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