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夢魘》試玩後深度評測 以黑白描繪的精神病患內心世界

《無盡夢魘(Neverending Nightmares)》為一款由Infinitap Games開發的心靈恐怖遊戲,遊戲以描寫首席設計師馬特·基根伯(Matt Gilgenbach)強迫症和抑鬱症當中所感受到的經歷為主。雖然目前坊間也有不少以情緒病更甚是精神病為主題的作品,但是以描寫真實經歷,非為劇情鋪張而曲解情緒病或精神病的創作,就比較難得一見,所以雖然遊戲已推出一段時間,還是來做一個深度評測,希望方便各位去解讀當中與精神病或情緒病之間的關係,以及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在本文中提及到的精神健康相關資訊,亦是以自己的親身經驗以及理解(當然,有確認過部份內容真實以及做相關資料收集)所總合而成,若果有相關疑問建議還是正式向心理學者或精神科醫生請教。

 

社會普遍對情緒病或精神病的誤解

在解讀遊戲內容之先,我們必須先要理解到底什麼是情緒病或精神病,坊間一般對情緒病或精神病的誤解其實一向相當之深,普遍很多人會認為「身體健康並不包括精神健康」(當然這只是一個極為普遍的錯誤想法),因此不會主動去理解到底什麼是情緒病或精神病,僅從遊戲﹑電影﹑電視劇或動畫等非正式的途徑中,無意吸收了相關知識。但很多相關創作內容都會因應劇情需要,無法帶出最正確的知識或資訊,亦無意中在社會無意間建立起「精神病人都很危險」的錯誤認知,事實上有很多精神病人都為無意識地選擇以傷害自己或物件的方式去發洩,真正會傷害到他人的精神病人其實佔相對少數。

 

從主角湯瑪士將手放入碎肉機或是拉出自己的靜脈等幻覺中可以看出,他其實亦是以自虐的方式去宣洩情緒,從來亦沒有對身邊的人,更甚是心中的怪物造成任何實質傷害。所以湯瑪士沒有任何攻擊手段,是反映出遊戲中患者現實情況——他根本沒有「逃避」以外的手段,去應對這些怪物。

當然病發時的行為,對患者身邊的人無疑會造成一種壓力,更甚是傷害。雖然這種傷害比起在創作中所提到的人身傷害看似更輕微,這卻很容易造成情緒上的惡性循環。就如在其中一個結局中,湯瑪士愛妻艾比艾拉,因為無法承受湯瑪士痛失女兒後的行為,已構成對自己無法忍受的二次傷害,而選擇離開他。艾比艾拉在信中提到自己仍然深愛著他,更可看出她其實是在選擇逃避這壓力以及傷害自己的源頭。

另一方面,艾比艾拉在信中亦提到希望他能重新振作,這是另一個一般人對精神病患的誤解——以為他能作出情緒上的選擇,很多人會有一種「情緒病或是精神病人,其實只是他們自己想不開」的誤解。其實不論是情緒病或精神病也好,亦是人類面對自己所無法應對的情況,所作出的一種下意識逃避行為或是強制宣洩,簡單來說只是一種防衛本能。不過這種防衛本能會構成生活﹑工作或社交上的妨礙,在這種情況下方會稱之為「病」。

 

血淋淋的黑白世界

《無盡夢魘》美術風格以黑白為主,除了會為整體氣氛增加一種理迫感,更無意中帶出了抑鬱症「什麼感情也感受不到」的感覺。很多人以為抑鬱症是指心理狀況大多處於抑鬱狀態,雖然「長期處於抑鬱狀態」是最為關鍵的徵狀,但事實上有部份患者最常是處於沒有任何情緒,或什麼也感受不到,失去對所有事物的興趣,有如身處一片空白虛無之地的感覺。

強迫症則是一種會強迫自己不停進行某種思想以及行為的精神問題,是焦慮症的一種。這跟抑鬱症一樣,是種相當常見的心理疾病,約每100人當中就有2到3人有強迫症。雖然有不少人都有強迫行為,卻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因此就算出現強迫行為亦不需過於擔心。

若果將黑為解讀成被迫染上某種色彩的「強迫症」,白則是代表什麼都感受不到的「抑鬱症」,某程度是血淋淋地將精神病患以及情緒病的內心世界描寫出來。另外「強迫思想」意思是指患者會不斷在腦海中重複的侵入性思想﹑畫面以及衝動等等,而遊戲中的怪物,不單正好可以代表湯瑪士於抑鬱狀態時被抑鬱追迫的情況,更可代表著強迫思想。當然怪物的形狀以及出現方式,亦有一定意思,不過這就交由各位自行解讀了。

 

「半杯水」故事下的三種結局

本作最後有三種結局,第一種是「大限將至」,湯瑪士收到艾比艾拉寫的信,並選擇離開他;第二種是「夢已成空」,湯瑪士於惡夢中昏睡了很長時間,最後在醫院醒來時,看到艾比艾拉陪伴著他;第三種是「放誕逐夢」,湯瑪士做了惡夢後不放心妹妹,於是就過去看,看到她還在床上安穩睡著,就放心地親了她的臉頰一下,就回去睡。

達成第一種結局條件為於精神病院內走出來時,選擇走到房間內,若選擇跳下去則會達成第二往結局。而第三種結局達成方式為,在「幼稚的事」(選擇跳下去之後的章節)中,在森林醒來後均到達墓地前,都要跟著艾比艾拉的腳印走(即於第一個分叉位先向下走,再於下個分叉位選擇向上走)。

於遊戲推出前,馬特就曾提及到:「不同結局中湯瑪士與艾比艾拉之間的關係亦會有所不一。但考慮到需要解釋劇情,因此亦可視為同一個故事線上不同的部份」。不同人對三種結局有不同解讀方式,馬特提到玩家想要怎樣解讀遊戲亦可以,不過他同時亦有提到「很多人以為這遊戲是在說一個亂論故事,但我並非這樣想。」,因此可以完全排除湯瑪士愛上自己的「妹妹」或「女兒」的講法。

 

我認為這是一款讓玩家體驗精神病人內心世界的遊戲,因此「玩家怎樣解讀結局,亦即最真實的結局」。若果將不同結局中的細節再用心觀察,其實會得出不同的提示,要怎樣解讀這些細節其實是玩家個人自由。就算故事被刻上固定結局﹑物件﹑劇情﹑角色等要素,每個人的思考方式以及行動亦不盡一樣,因此每個「湯瑪士」以及「艾比艾拉」亦不可能全部一模一樣。故事是怎樣發生?那是好是壞?就如「半杯水的故事」一般,於不走出創作者所提及到的規範內,亦全由玩家自行決定以及解讀。

這正是AVD遊戲的最大樂趣,玩家能成為真正的自己,而非「故事中的主角」。雖然玩家的投入感會大增,但要真正做到這點亦是相當困難的事。

 

希望能成為玩家關注精神健康的開端

從遊戲中要玩家分清現實與夢境一點開始,是一種讓玩家親身去體會「精神病人的感受」的方式之一。一般正常人都不會知道出現幻覺到底是怎樣的,精神病人怎樣去分出那些是現實或是虛構,那是相當困難的事,當然在遊戲中亦有很明顯的提示,只是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會有這些提示出現,因此有很多精神病人不能做到這點。而在此之先有很多精神病人都完全沒有悉病感,身邊的家人﹑朋友﹑愛人或是同事亦好,才是真正發現異常的人,所以精神健康知識亦是相當重要的知識。

一開頭所說亦提及過,湯瑪士只能逃避怪物,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手段去打敗這些怪物,精神病患亦沒有任何方法憑自己一個面對心頭的怪物,所以只能逃避,走不過就有被吃掉的份。他們需要的是一份支持以及陪伴,而不是單純的建議。雖然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他們的確是頭腦出現問題而解決不到某些問題,但他們從來都不是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反而有時候就是因為想得太多才會病,他們一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就如同遊戲中玩家亦能很正常地操作湯瑪士般。

《無盡夢魘》本身就是一款以精神病以及情緒病為開始的作品,當中帶出很多現實中患者們所面對的感受以及困難,劇情以及遊戲細節中亦吸引到不少人去解讀這些內容。不論從內容以及成品來看,這款遊戲亦做得相當成功,每次遊玩,玩家亦有可能有不同感受這亦是一種樂趣所在。

簡單來說,這是一款相當值得一玩再玩,再三細味的作品,而我個人亦希望玩家在解讀這些內容時,能順便理解到底什麼是精神病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Check Also
Close
Back to top button